第654章 可先斩后奏(2/2)
如此集体沉默三天后。
秦王李世民率军抵达。
杨文干一直宣称的泾州都督燕王李艺、凉州都督长乐王李幼良他们没率军南下勤王会师,
反而是等来了那位他们要去讨伐的谋反秦王。
随秦王来的,还有朝廷新授的检校泾州都督的右卫大将军张瑾,这位是皇帝在前朝时的同僚好友。
以及检校凉州都督的中书侍郎宇文士及,那是皇帝的姨表弟,也是皇帝后宫宇文昭仪的兄长。
殿中少监陈福,
策马来到百家堡下,
自报家门,
亮出诏书。
陈福嗓门很大,站在城下当众大声宣读诏书。
杨文干起兵叛乱,秦王奉诏讨伐。
“那是伪诏,谋反做乱的是秦王,放箭,射杀那敢假传诏令者!”杨文干怒吼。
可是城头上,
他左右的将领全都沉默着。
李世民策马来到城下一箭之地,摘下头盔。
“我是秦王李世民,
杨文干矫诏谋反,罪在不赦,其余人若是被欺骗、胁迫而从乱者,只要反正,皆可从轻发落。
有擒杨文干、或首开城门归降者,另有赏赐!”
李世民话音刚落,
城头上杨文干左右的庆州将校们,已经全都目光如狼的盯住了杨文干。
“你们不要被逆贼蒙骗,
我们是奉天子秘诏进京勤王的!”
他话音还未落下,
已经有一名车骑将军直接拔刀。
呛啷一声,横刀出鞘。
这声音,也立即激发了其余诸将的动作,
纷纷拔刀,
杨文干大声喝斥,“你们要造反吗?”
“是你在造反,”
一名校尉直接扑了上来,杨文干伸手拔刀,结果身后伸手一只手死死的按住了他的手,不让他拔刀。
杨文干的亲兵在犹豫,
场面一度很混乱,
说时迟那时快,杨文干的刀终究没拔出来,他的亲兵也还在犹豫,
已经有一把横刀,刺进了杨文干腰腹。
接着斜刺里又是一把刀刺过来。
一刀两刀,
三刀,四刀,
杨文干被捅了不知道多少刀,鲜血横流,他无力的倒下,目光最后在人群中寻找着,
落在了宇文颖身上。
司农卿宇文颖一直在发愣,
自从三天前钱九陇他们出现后,他就知道事情失败,陷入了万劫不复之地。
他不知道为何泾州的李艺没出兵会师,
但他知道,他和杨文干彻底完了。
现在,
看到李世民出现在城下,
看着那夏日烈阳下,那旌旗猎猎,他知道自己下场只会是跟儿子阿宝一个样,
甚至比阿宝还惨,阿宝还只是被秘密杀死在流放的半路驿站里,对外只说是病死。
而他,必然是要被定罪的,是谋反叛乱者,不仅难逃一死,还要牵连家族。
看着倒在血泊中的杨文干,
宇文颖一脸麻木。
直到,一把刀明晃晃的刺过来,他甚至没有去闪避。
宇文颖倒下了,
百家堡的大门,轰然被打开。
一万多庆州将士,
高举着杨文干和宇文颖的首级,
向秦王请降。
没有费一兵一卒,
叛乱平定。
宁州、庆州,也全都收复。
燕王李艺,率十余骑赶到庆州城拜见秦王,向张瑾移交了泾州都督的印信。
“燕郡王早不来晚不来,偏偏杨文干一死,宁庆平定,燕郡王就来了。”
随军的长孙无忌对这个太子党没有半点好感,直接出言嘲讽。
李艺问,“不知长安可还好?”
长孙无忌又道:“你是想问太子可还安好吧?”
李艺确实是想问这个,他在泾州,与长安毕竟隔着几百里远,消息也没那么通畅。
听闻庆州都督杨文干举兵,他也是吓了一跳。
特别是听到杨文干是打着奉天子诏,举兵进京勤王,讨伐谋反的秦王李世民,清君侧的旗号时,
李艺暗暗兴奋的同时,又有些怀疑。
这么大的事,他这个太子党怎么一点消息没收到。
这些天,他就在泾州城等着,按兵不动。
而现在结果,他也算逃过一劫。
可如果太子被废,他处境也会很麻烦。
李世民拉着李艺的手坐一起,“虽然朝廷先前已召郡王入京任职,可遇到这种地方突然叛乱,
郡王留守泾州,稳定一方,也是有功无过的。”
“长安城,一切如常,十分安定,燕郡王勿忧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