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册封(1/2)
第655章 册封
“司空,”
刘世彻快步来见李逸,“长安来的消息,秦王已经平定杨文干叛乱了。”
李逸正在查看夏粮入仓,
带着麦香的新收麦子一车车运进粮仓,代北十万边军今年粮食不愁了。
李逸一点也不意外杨文干这么快就平定了。
但刘世彻接下来的话倒是让他意外了。
皇帝不仅把泾州总管燕郡王李艺、凉州总管长乐王李幼良召回长安,派了张瑾、宇文士及检校两都督,
还又下诏,
罢撤益州道行台、东南道行台和陕东道大行台,取消了现存的三个行台。
召扬州大都督赵郡王李孝恭、检校荆州大都督汉阳王李瑰,
幽州大都督魏郡王李道玄、并州大都督代郡王李逸,
一并入朝。
天下六大都督府,四个大都督召还朝中。
三个行台,全部罢撤。
刘世彻有些担忧的道:“陛下这个时候召你们入朝,这是何意?”
“风雨欲来!”
暴风雨就要来了。
次日,
皇帝召李逸还朝的诏令果然就快马送达,
不是召入朝中面圣、述职,而是他陕东道大行台左仆射、并州大都督、刺史,以及河东道行营副帅,
都免去了。
陕东大行台罢撤了,河东行营也罢撤了。
并州大都督府长史窦静,暂时主持都督府事,齐州都督曹国公李世绩检校并州大都督。
徐州都督任瓌检校荆州大都督。
刑部尚书邢国公刘政会,检校幽州大都督。
黄门侍郎武士彟检校扬州大都督府长史,主持扬州大都督府事。
永康县公李靖检校代州都督、秦武通授朔州都督···
“陛下已经在长安册封突利为突厥可汗,沙钵罗设苏尼失册封为小可汗,李思摩和郁射设分为突厥左右贤王···”
李逸从天使的话中,听出了些有用信息。
突厥如今已经臣服大唐,颉利被押到长安宫廷伴舞,突利入朝面圣。
有实力的一众设,沙钵罗设、郁射设、欲谷设、拓设、步利设、吐屯设,已经全都向大唐遣使进贡称臣,并派子弟入京侍卫天子。
这番姿态,当然是让朝廷欢喜。
于是在定襄、云中两都督府九州外,那六位设,以他们的部众,各设一都督府,将整个突厥都纳入大唐羁縻体系中来,不仅册封他们突厥的小可汗、设,还册封他们为大唐的郡王、国公、都督、刺史、将军。
自大唐建立以来,一直悬在大唐头顶的那把利剑,就此解除。
北边的威胁没有了,
皇帝自然也就可以重新调整边疆的人事。
陕东大行台、河东行营的罢撤,也意味着,代北十万兵马,不再是一个整体了。
分属于并代隰朔幽五个都督府,
而且没了河东行营,也就不再有战时权限,想调动这些兵马,那就难上加难。
按大唐律令,无紧急之事,不先上报,私自调遣府兵十人以上者,百人以下者,判徒一年。满百人叛徒一年半,超百人罪加一等,七百人以上流放三千里,私调千人处绞刑。
想调动十名以上府兵,按正常程序,得先报州刺史衙门,由他们上报朝廷中书和门下二省,经审核后呈报皇帝批复,最后颁布诏书、授予兵符,
军府统兵的骠骑将军或车骑将军,与刺史手中兵符合,再配合调兵令,才能调动兵马。
这一道道枷锁,
堵住了私调兵的任何可能,敢私调兵马那就是谋反叛乱。
皇帝要求他们接到诏令后立即入京,须日驰十驿。
一天三百里,这十分紧急。
和李逸一样要入京的还有朔州都督尉迟恭、代州都督王行敏,他们也被召入长安,李靖和秦武通接任代州、朔州都督。
李世绩来出接任并州大都督,李逸是有些没料到的。
“我感觉陛下是不是要对秦王动手了?”
太原城头,马周担忧的道。
刘世彻也赞同这个说法,如果太子因杨文干事件受牵连,甚至是要易储,那他们秦王一系的人马,没理由调动。
虽然李艺、李幼良是太子系的,也被召回长安,可大家都看的出来,幽并军团,那可是秦王嫡系。
“不用担心,暴风雨来的快,去的也快,很快就能拨开乌云见明月了。”李逸知道这刻终于还是要到了。
李渊的性格,注定了李世民没有其它路可走,终究还是要走到这一步。
相较历史,
只是这一次,提前了三年。
天下更早的平定,河东河北也没打的那么烂,甚至突厥被提前了七八年就给打服了。
而当李世民被拥上那个位置,
大唐提前进入贞观治世,
不会再有大唐七万兵马全军覆没的太谷之战,也不会再有颉利兵临渭水迫李世民签订城下之盟,
更不会有百万边民被掳。
马周和刘世彻都决定随李逸一同进京。
尉迟恭、王行敏,还有罗士信、张道源这几位都督也被召回朝中,此时回京,也不全是坏事,
正好给秦王增加一些人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