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以外(2/2)
万历对张居正的清算为什么这么严酷呢?
我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万历皇帝在清算张居正的时候只有十九岁,而且作为天生的皇帝,万历是很不懂宫外的人情世故的。
说一个远的例证,万历三十一年十一月,京里出现《续忧危竑议》一书,书中托名“郑福成”(寓意:郑贵妃之子福王立储成功),言神宗立东宫之事,实为不得已,大肆批评首辅沈一贯与大学士朱赓,甚至说“朱赓,就是‘朱’家要‘更’换太子”(‘赓’、‘更’为谐音)。因其言词诡妄,时称妖书。朱赓得此书,立即进宫面奏皇帝。万历看后大怒,即命东厂“大索奸人”。(这也就是第二次妖书案)
而在查案的过程中,皇帝竟然明发上谕提醒锦衣卫不妨大刑伺候,不要推避。
【(前面是骂办案官员拿出的证词前后不一).朕览狱词,特切痛恨,刑狱加于小人,岂有不打肯招之理?(中间是骂官员们办案不力的)朕自心急,莫为朕急,公然付之不理,君父之仇不共戴天,于心何忍?国家亦安永此食禄忘君、不忠不义之臣?好生可恶,姑且都饶这遭。先后捕获各犯,着锦衣卫设法严刑拷究,拱出奸党】这个时候,嫌犯皦生光一家早在诏狱里被锦衣卫打烂了。
第二次妖书案发的时候,皇帝已经四十岁了,尚且对外界知之甚少,更遑论十九岁的时候。
皇帝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外界(尤其是那些言官小臣)对张居正的弹劾,是带着强烈的主观意愿和党同伐异思想的。
换言之,皇帝本就对张居正有不满。外面这么一闹,皇帝就认为张先生是个道貌岸然的人,嘴上要他节俭,自己却贪污成性,专权独断。然后命人去查证,查证的人又挟私,所以不断恶性循环,直到逼出人命。
而且在此过程中,几乎没有人敢为张居正说话,因为一说话,就要被打成张居正党羽。像救下张居正一家的申时行,在倒张风最甚的那段时间,根本不敢说话。还是当年在张居正夺情的时候,直接跑到张家灵堂指着张居正鼻子骂,把张居正骂哭了的王锡爵出面为申时行说话,这样的风气才稍微平息。(详见《神宗实录》万历十三年八月十一)
————————
最后,说说张居正的贪污问题。
张居正有没有贪污呢?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恐怕是算不上的。以海瑞的标准要求张居正另说。
据刑部当时列的清单,整个张家(包括张居正的兄弟,儿子)抄得:黄金两千四百余两,白银十万七千七百余两,金器三千七百一十余两,金首饰九百余两,银器五千二百余两,银首饰一万余两,另有玉带十六条等等。
这笔钱多不多?多,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但这对于张居正这个当了十几年高官,最后还秉国十年的顶级文官来说,不多,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皇帝对张居正恩赐。(实录里经常能找到皇帝赏赐张居正的记录)
相较于严嵩,徐阶,乃至冯保,张居正简直清得不要再清。
更重要的是,皇帝最后对张居正的定性没有贪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