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 凉薄(2/2)
皇帝的话没头没尾,王安明显一愣。“奴婢愚钝,敢问主子垂询的是哪一件事情?”
“就是那个.算了,你自己看吧。”朱常洛转头望向杨松泉,“那道告御状的奏疏你应该还带着吧?”
“回主子,带着呢。”杨松泉立刻从案台边上拿起那本刚从怀里摸出来的奏疏。
“拿给王安看看。”朱常洛朝王安的方向撇了一下脑袋。
“是。”快步走到王安的案前,双手呈上。“王老祖宗,请看吧。”
王安连忙起身,恭敬地接过奏疏。就在他接过奏疏的瞬间,皇帝的声音再次传来:“这道奏疏是徐光启在昨天下午散衙之后亲自送来的。你看过之后,再传给魏朝和刘若愚看看。”
“是”王安下意识地应声,心里本能地一紧。“告御状”这三个字让他很难不紧张。
王安抬头瞥了杨松泉一眼,眼神里带着明显的探询。
杨松泉脸上保持着恭谨的微笑,迎着王安的目光,极其轻微地摇了摇头。王安心中稍定,明白奏疏里说的事情应与司礼监无关。
王安慢慢地展开了奏疏,一对儿老眼冷沉沉地看了起来。
杨松泉走回去坐下。魏朝和刘若愚都用眼角的余光注意着王安的神情,他们都想从王安的表情里看出点什么,但也都害怕王安在这时候突然抬头望向他们。
王安的脸上有了些许波澜。先是有些意外,接着显出思索的状态,等翻到最后一页时,他那张布满岁月痕迹的老脸再一次平静下来,看不出任何波澜。
王安合上奏疏。魏朝立刻走了过来,恭敬将双手伸到王安的面前。王安并未起身,只是默默地将奏疏平放到了魏朝的手心上。
魏朝捧着奏疏,退回自己的案前阅读。
“王安。”魏朝坐下的那一刻,皇帝的声音便追到了王安耳边:“你已经看过奏疏了,说说你的想法吧。”
王安略作沉吟,声音平稳:“回主子。奴婢以为,此疏来得正是时候。杀兄屠弟,悖逆人伦。这个李庆全在奏疏里控告的事情,可以说是骇人听闻。如果能够将其坐实,那便是李珲得位不正,失德已极的铁证。如果我们借题发挥,不但能给天下人一个交代,还能顺势将李珲的王系彻底废黜。”
朱常洛听完,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也没有接话,只是不置可否地晃了晃脑袋。“魏朝呢?你怎么说。”
魏朝刚看完奏疏,正要转手将之递给走过来的刘若愚。骤然听见皇帝冷不丁的呼唤,他浑身上下的鸡皮疙瘩都竖起来了。
“回”声调起高了,魏朝连忙调低。“回主子。奴婢以为,老祖宗所言极是。这确实是一个可以发挥的好题材。但……”他顿了顿,小心地观察着皇帝和王安的脸色,“.这会儿就掏出来,是不是太早了些?”
朱常洛微微地抬了抬下巴,示意他继续。
魏朝得到鼓励,继续说道:“如今,监护方兴,朝鲜国内应该还处在人心浮动,局面未稳的状态。当初,主子降旨,令世子李祬摄政,其本意便是尽快镇定人心,平稳过渡。若此时便以此疏为名,再行废立……恐令朝鲜上下惊疑不定,生出变乱。”
朱常洛依旧不置可否,目光又转向了最后一个接过奏疏的刘若愚。“你呢?刘若愚,你怎么说?”
刘若愚飞快地扫视着奏疏上内容,脑中思绪飞转。一急一缓,王安和魏朝算是把能说的话都说了。刘若愚不想拾人牙慧只说些附和的话,就只能另辟蹊径,从别的地方入手。
刘若愚合上本子,并未立刻发表看法,而是先恭敬地将奏疏放回御案一角,然后才躬身道:“主子,老祖宗与大祖宗说的话,都有道理。只是奴婢心中有一处疑惑。”
“什么疑惑?”朱常洛问。
“奴婢记得,那个驻在会同馆南馆的朝鲜使团,正被锦衣卫监管着的,”刘若愚一边想一边说,语速很慢,“所以按常理判断,这个人的奏疏,应该先递到负责监管的锦衣卫手中,然后再由司礼监,或者由骆卫帅亲自呈至御前。怎么会是徐部堂将奏疏送来?”
“你忘了吗,”王安接话说,“昨天方首辅过来的时候,主子让礼部派人去给那些朝鲜人下逐客令。他们应该就是在那时候拿到的吧。”
“老祖宗说的是。”刘若愚点头说,“可锦衣卫只要还在那里守着,就不可能不知道这事。他们既然知道这个事情,就应该上报宫里。可一晚上过去了,司礼监这边儿连点风声都没听到,还是主子万岁爷让杨师兄把奏疏拿出来,我们才第一次知道有这个事情。”刘若愚又看向皇帝,“所以依奴婢愚见,是否该召骆卫帅过来,把这事情的来龙去脉,问个明白?”
“骆思恭昨天去了内阁,今天也不必来了。”简单地帮骆思恭解释了一句之后,朱常洛转过头,侧望过去。“王安,你派人给他打声招呼。让他尽快把那几个朝鲜人转移到别处去。在新的旨意下达之前,不许他们见任何外人。包括礼部的人。”
“是,奴婢明白。”王安知道皇帝有了决断,立刻躬身领命:“这就派人去知会骆卫帅。”
“另外,”朱常洛接着道:“你再派一些亲近的人,去各位阁臣的府上走一走,探探他们的口风。看看他们对李庆全说的这些事情,是个什么看法。”
“要引导他们吗?”王安主动问。
“这倒不必。宫里对这个事情暂时还没有看法。等时机到了,自然有言官出面引导舆论。不过.”朱常洛顿了一下,又道:“监护朝鲜的事情,应该也捂不了几天了,可以让锦衣卫主动往外放了。”
“是。奴婢明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