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袭海州(一)(2/2)
对于这个消息,何寿山是半信半疑,认为是明军放出的谣言,试图动摇我大清的军心士气。
阿济格是什么人,那可是皇上的十二弟,尊贵的皇室宗亲、武英郡王,在与明军征战中,每战必克,鲜有败绩,怎么会在锦州前线、十数万大军中被炮子击杀呢?
嗯,多半是谣传!
何寿山晃了晃脑袋,就要转身离开城头,返回官署。
“大人,你看那边!”何福突然扯了扯他的胳膊,声音发颤。
何寿山心里咯噔一下,猛地回头,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
只见南方的雪原尽头,隐约出现了几个黑点,像墨滴落在宣纸上,正一点点晕开。
他揉了揉眼睛,他娘的,莫不是雪地看久了,眼了?
可眨眼的功夫,那些黑点越来越多,越来越密,竟连成了一片灰黑色的潮水,正朝海州城的方向涌来。
“那是……那是狼群?”何福的声音抖得像秋风里的落叶,“或者,是咱们大清的兵马……”
“闭嘴!”何寿山低喝一声,心脏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攥住了。
那根本不是狼群!
那是旗帜,是兵马!
是在风雪中猎猎作响的进攻旗幡!
虽然距离太远,还看不清旗面,但绝对不是我大清的兵马。
那汹涌的气势,那密集的队伍,怕不是几千人的规模。
可问题是,我大清境内可还有这般规模的兵马?
“敌袭!”何寿山拔出腰刀,大声地嘶吼道:“明军来袭!……全体戒备!”
“快去,召集城中所有士卒集结!”何福被他推了一把,跌跌撞撞地跑下箭楼。
城墙上的一些包衣们也发现了城外的异常,纷纷伸长脖子张望,窃窃私语声像受惊的蜂群,在寒风中嗡嗡作响。
“不要慌,各守垛口!”何寿山吼道,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镇定些,“快,快,都拿起家伙什,准备迎敌!”
雪地里,一支庞大的队伍正缓缓逼近。
最前面的是骑兵,大约有六七百人,胯下的战马踏着积雪,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
他们穿着深色的甲,头盔上的红缨在白雪映衬下格外刺眼。
骑兵后面,是黑压压的步兵,队列严整,肩上扛着长矛和火铳,在阳光下闪着寒光。
更让他心惊的是,队伍中间有数不清的雪橇爬犁,上面似乎还载着……几门火炮!
那些火炮被十几匹马拉着,在雪地里碾出几道深深的辙痕。
“大人,这得多少人……”一名汉军八旗领催哭丧着脸,低声呼道。
何寿山紧咬牙关,手搭凉棚,粗略地估算了一下:“最少……最少四千人!”
“完了……”那名汉军八旗领催回头看了一下逐渐乱起来的海州城,一脸死灰,“四千人?就咱们这城,怕是……怕是守不住啊!大人……”
“守不住,也要守!”何寿山也是满脸绝望,“我大清军律,弃城者,皆斩!所以,咱们唯有死战,我等的妻儿家小方有活命的机会!”
我大清军法严酷,规定“凡守城将吏,弃城而走者,论死,籍其家”。
崇德三年(1638年),辽南镇总兵黄龙率五千精兵突袭盖州,汉军旗参领刘武元因弃守城池,被处斩首,其家产充公,妻儿家小皆被贬为包衣阿哈。
相反,若将士力战而殁者,则恤其家,子袭职,妻孥给田宅。
比如,崇德五年(1640年)松山之战中,被明军火炮击杀的蒙古佐领诺木齐、汉军旗参领刘玉良,二人的长子皆获袭父之职。
而且,阵亡将士家属可继续领取死者半数俸禄,免除赋役。
若子嗣年幼,则由旗内公库供养至成年。
所以,为了后方的妻儿家小,何寿山唯有选择殉节死战,根本不敢弃城而逃。
“铛铛铛……”沉闷的钟声在海州城上空响起,犹如丧钟一样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