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论文发表!学界震撼!惊天魄力!功(2/2)
樱族。
学士院院长樱井锭二看完马誉橙的论文后,非常震撼。
这种生物学领域的突破级创新,是整个樱族想都不敢想的,因为太需要底蕴了。
数学物理,还能靠个人实力,一个人逆天改命。
但是生物学的研究,必须依靠庞大的资源支持,一个人在房间内单打独斗,什么也研究不出来。
他的内心产生一种担忧。
“李奇维的影响力已经开始显现了。”
“如果说之前的各种突破都在物理领域,还情有可原,”
“毕竟其本人就是当世物理第一,随便给点课题,那都是诺奖级别的,再加上他的亲自指导,只要不是太蠢,都能有成果。”
“但是抗生素的出现,却不一样,那是纯粹的生物学领域,甚至还是非常冷门的方向。”
“它的诞生意味着华夏已经有了自主创新能力。”
“各个领域的天才都开始崭露头角。”
“李奇维的星火计划已经成功了。”
樱井锭二不愧是李奇维学专家,连星火计划都知道的这么清楚。
从这个计划里,他看到了可怕的野心。
“李奇维这是要改变一国之科学素养!”
“他从前清时代就开始布局,当时没有人在意。”
“但是现在,已经迟了。”
“华夏的底蕴已成,就算现在没了李奇维,他的精神已经永存。”
樱井锭二不得不承认,那个男人就是一个奇迹。
尤其当他得知青霉素的三大问题和100万美元豪赌时,更是被惊讶的目瞪口呆。
“他凭什么那么自信?”
作为小有名气的化学家,樱井锭二认为第二个问题并不难解决。
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和资金,他硬试也能试出来青霉素的溶解条件。
无非就是调制各种溶剂而已,这在化学领域属于小儿科。
但是第三个问题,这东西完全就是靠运气的。
甚至于世界上到底有没有那样的青霉菌株都不一定。
但李奇维就是有那么强的自信。
正因如此,他才感到震撼。
“抗生素一旦研发成功,其价值不可限量。”
此刻,一旁与樱井锭二对接的樱族中将,神色古怪。
他看着这位科学院大佬一直在那喋喋不休,自言自语,嘴里不停地蹦出“李奇维”三个字。
这哪里是什么科学家,不就是一个疯老头嘛。
“那个,樱井院长。”
“你说的青霉素真有那么厉害?”
樱井锭二闻言,叹了一口气。
要不是为了大事,他根本懒得解释如此浅显的概念。
“中将阁下,这么说吧,它能让士兵受伤后死亡的概率,降低99%。”
嘶!
樱族中将倒吸一口冷气。
作为军方大佬,他比谁都理解这个数字的恐怖。
这提升的不仅是单个士兵生还的概率,还有军队整体的士气啊。
“真的吗?”
“樱井院长你没有骗我吧。”
樱族中将彻底震撼了。
他甚至都想直接去抢过来了。
作为高层,他隐隐约约知道了军方上层的心思,不久之后,亚洲局势可能会有巨变。
到时候,秩序崩塌,一切都要靠实力说话。
而欧美想要在亚洲保持控制权,也鞭长莫及。
虽然直接动李奇维有点麻烦,但那个什么马誉橙就无所谓了。
“区区一个科学家而已,搞些发明创造就行了。”
“青霉素只有我大樱帝国的勇猛战士才配使用。”
青霉素目前引起的轰动还只局限在民间,并未引起各个国家的重视。
因为绝大部分人都不看好它的未来,充满了太多不确定性。
樱井锭二虽然也不相信,但是他却有一种没有任何理由的诡异直觉。
“那个男人做任何事情都没有表面那么简单。”
“青霉素同样如此。”
他锐利的眼光看向远方,仿佛要看穿未来。
青霉素虽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但只要还不能工业化,那就威力有限。
只有少数国家开始关注。
一旦等到发现更高产量的青霉菌株,解决三大问题。
青霉素的惊天效果,将令世人瞩目!
而这一切,都在李奇维的计划之中。
——
古晋,物理研究所。
李奇维正在接见参加物理奥赛的选手们。
随着婆罗洲科学院的成立,如今的华夏和婆罗洲是分开参加奥赛,各算各的。
这也属于比较常规的操作。
大英的英格兰和苏格兰也想借鉴这个办法。
这一次,婆罗洲参加奥赛的五人分别是:李承仁、王淦昌、吴大猷、束星北、赵九章。
他们五兄弟直接垄断了竞赛名额。
没办法,这五人都是通过成绩选拔出来的,可没有什么黑幕。
而且婆罗洲谁不知道李教授的人品。
此刻,李奇维笑着说道:
“恭喜你们。”
除了李承仁外,王淦昌等四人都连忙表示感谢。
要是以前,他们肯定会非常兴奋。
但是现在,见识了李承道、赵忠尧、马誉橙等人的成就后,他们知道自己的路还很长。
人家只比他们大个几岁,但是已经是不同层次的人了。
所以,几人内心都暗暗憋着一股气,只把奥赛作为起点,走出自己的物理大道。
这时,李奇维又对李承仁说道:
“比赛完后,你代表我去向洛伦兹教授吊唁。”
李承仁点点头。
“好的,父亲。”
经典物理学大佬洛伦兹,几天前因病去世,让整个物理学界都为之伤心难过。
那个幽默风趣又博学多识的布鲁斯会议主持人再也回不来了。
李奇维亲自为洛伦兹撰写悼词,称他为“经典物理学最后一位大佬”。
洛伦兹的去世,也代表经典物理学的正式谢幕。
——
奥赛代表团离开后,李奇维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
他现在越来越像幕后大佬了。
婆罗洲发表的各种成果,背后都有他的身影隐现。
于隐的中子、赵忠尧的反电子、李承道的介子理论、马誉橙的青霉素、余青松的天眼。
他就像一尊高坐云端的神祇,俯瞰一切。
而此刻,他又把目光移向了欧洲大地。
物理学界依然风起云涌。
超铀元素的研究也到了关键的阶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