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超铀风波!镧锕二系!各显神通!另(2/2)
每种元素的半衰期都是不同的。
因此,如果出现了相同的半衰期,那么大概率就是同一种元素。
按照玻尔的液滴模型,中子应该很难撞开铀原子核,生成钍元素。
但是现在,半衰期显示,他们真的检测到了钍元素。
这说明,中子从铀原子核中,轰击出了两个质子,所以92号的铀就变成了90号的钍。
伊蕾娜也惊喜万分。
她虽然相信玻尔的模型,但同样相信自己的结果。
现在两者冲突,说明必有一个是错误的。
至于超铀元素,伊蕾娜依然相信其存在。
只不过这次实验没有产生而已。
于是,她说道:
“我们还是先把结果整理成论文发表吧。”
“至于理论,还是让玻尔他们去头疼吧。”
约里奥会心一笑。
他们是实验物理学家,只负责发现新现象,如何解释,就交给理论物理学家吧。
于是,二人的论文很快就在核物理专业期刊上发表了。
文章一出,顿时引起核物理领域大佬们的重视。
丹麦。
玻尔看到论文后,第一时间是不相信。
他的液滴模型是经过了严格的理论推导才得出的。
不过,他也很相信伊蕾娜,对方的实验能力毋庸置疑。
“难道我的模型还有需要改善的地方?”
意大利。
费米看完论文后,眉头微皱。
自从第五届布鲁斯会议结束,他从婆罗洲返回意大利后,就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
因为他在国内受到的荣誉实在太多了。
整个国家所有人都把他看成了英雄。
费米不敢想象,要是自己的超铀元素是个乌龙,那将多么尴尬。
他恐怕只有找马里亚纳海沟钻进去了。
而且,他回国之后,就已经有不少化学大佬公开反对超铀元素了。
几乎都是在质疑他的证据不充分。
但同样的,那些反对派也拿不出充分的反对证据。
中子轰击铀的实验每次都有区别,伊蕾娜的结果同样也不能否定超铀元素。
费米毕竟也擅长理论。
他想着:
“如果液滴模型是错的呢?”
“那么中子确实有可能撞击出碎片。”
“只能说,一切皆有可能。”
德国。
哈恩看到伊蕾娜夫妇的论文后,大吃一惊。
这与费米的超铀元素结果截然不同。
哈恩感慨道:
“没想到伊蕾娜竟然会用物理方法去检测产物。”
这一世,伊蕾娜作为李奇维的高徒,哈恩可不敢私下诋毁,看不起对方。
要是被人传出去,他在学术界恐怕就没地方混了。
迈特纳对此倒没有太大反应。
“这个结果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也许超铀元素的半衰期本来就和钍一样。”
“哈恩,我们要加快进度了。”
“我们相比小居里夫妇还是很有优势的。”
哈恩点点头。
分离元素本来就是化学的领域,而他所在化学研究所就是德国最顶级的之一。
所以,他很有自信。
伊蕾娜发表的论文,让原本就火热的超铀元素更加沸腾了。
有人希望为真,有人希望为假,还有人就是抱着看戏的态度。
而伊蕾娜本人并没有满足自己的发现。
她知道自己只是取了个巧,要想真正研究超铀元素,还必须搞分离。
这一天下午休息,伊蕾娜躺在椅子上,阅读母亲居里夫人的笔记。
突然,她看到了母亲当初发现镭的过程,顿时灵光一闪。
伊蕾娜惊讶地说道:
“天啊!”
“我怎么忘了这个!”
旁边的约里奥连忙问道:
“怎么了?”
伊蕾娜笑问道:
“你知道我母亲当初是怎么提纯镭元素的吗?”
作为居里夫人学专家,约里奥对居里夫人的各种事迹简直如数家珍。
“当然了!”
“镭元素是以硫酸盐的形式存在。”
“夫人当初将硫酸镭溶液与固体硫酸钡混合,通过调整溶液的酸碱度ph值,使得镭和钡形成共沉淀。”
“所谓共沉淀,就是指两种元素在特定的环境下,能同时沉淀。”
“然后再将镭钡沉淀物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利用离子交换法,进一步分离出镭。”
“最后,再通过电解的方式,得到高纯度的镭。”
“整个过程极其繁琐,而且镭的溶解度有限,每次只能提纯一小点。”
这就是当初镭元素为何那么珍贵的原因。
居里夫人从几千吨的矿石中,靠着这套繁琐的实验流程,奋斗了无数个日日夜夜,才最终提纯了几克。
最后,她还毫无保留的捐了出去。
伊蕾娜听的如痴如醉。
这很有意思,她明明是居里夫人的女儿,却总喜欢听别人讲自己母亲的故事。
约里奥刚一说完,忽然想到了什么。
“哦,我明白了!”
“你的意思是考虑用共沉淀法?”
伊蕾娜说道:
“没错!”
“钡和镭能形成共沉淀,是因为他们在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列,钡在镭正上方。”
“而镧系元素又在锕系元素的正上方,或许镧元素和锕元素也能形成共沉淀。”
哗!
约里奥茅塞顿开。
“真是天才的想法!”
共沉淀法也属于沉淀法的一种,但显然更加高明,至少不用绞尽脑汁选择什么沉淀剂。
如果真的有超铀元素,那就有可能被镧元素共沉淀出来,到时候再分析就简单了。
而这一次,他们的发现将引起超铀研究领域的巨大风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