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糜烂(1/2)
第368章 糜烂
嘉庆还是太年轻了,居然这么快就调了索伦骑兵入关。
要知道,就连乾隆驾崩前都没真的动用索伦兵。因为索伦兵基本属于纯冷兵器骑兵,战力虽然确实骁勇能战,可兵员人数太少,很难对付山林游击作战的白莲教匪寇。
再加上索伦兵的战略威慑价值,又要远大于实战价值,作为伪清的最后一张威慑底牌,索伦骑兵已经快十年没出动过了。
最近的一次,还是去打廓尔喀,那一战清军出动索伦、达斡尔骑兵共1000人,斩杀廓尔喀军840人,而后藏地全境收复。
廓尔喀上表臣服,白教**夏玛巴钦定不准转世,弟子一律改宗**。
这很正常,藏地高原的常住人口确实很少,战斗力就更不用说了。
这里是真的不适合人类生存,当年吐蕃和大唐同时强盛,那也是因为气候回暖,吐蕃即使靠着少量河谷土地都能养活大量人口。
而后吐蕃衰落,也是气候再度变冷,太少的河谷养不活吐蕃的庞大军队部落,就此一蹶不振。
乾隆活着的时候,不出动威名赫赫的索伦骑兵。
既有白莲教义军多为游击作战,出动索伦骑兵也没用,该慢慢打还是要慢慢打。同样也是在于乾隆害怕,纯冷兵器的索伦骑兵已经落后于时代。
十年前打个廓尔喀都费了老大劲,看着战绩挺漂亮,一千骑兵就迫使廓尔喀投降臣服,但实际战况却是打得一地鸡毛。
赢是赢了,可赢的真没那么压倒性,斩获拢共还不到一千,而且打了几个月,中间还中埋伏小败了几场。
还好廓尔喀更烂,投降认怂的快,否则我大清索伦兵的无敌神话,可就要一战破灭了。
不对,应该说还是没保住。
因为乾隆没敢调索伦兵,但嘉庆敢调,还一次性调了2000索伦兵入关,是十年前廓尔喀一战的两倍,还带上了一万多的盛京八旗兵。
嘉庆是真觉得索伦兵天下无敌,盛京八旗能征善战,所以把希望全都寄托在了他们身上。
河南现在已经快打成一锅粥!
先是直隶清军进入河南,杀了刘之协一个措手不及,幸亏嘉庆及时出手,把河南巡抚革职罢官,导致清军后勤补给出现大问题,被得到大汉支援的刘之协打了个猝不及防。
而后,新巡抚吴熊光又是个牛逼的,一来就抢大军指挥权,致使清军在河南战场兵败如山倒。
差点就连开封都丢了,还好去年年末又撤换了新巡抚英和,还有大学士刘墉随行参谋。
再加上2000索伦兵、10000盛京八旗军,合兵一万二千人。
河南战局情势终于有所扭转,刘之协完全没遇到过这么敢打敢冲的清军,同样也没见到过这么不怕死的骑兵,没有准备之下连吃败仗。
汉军驻在刘之协身边的信使,这才注意到了索伦兵的存在。
经过多方打探,最终确定对方正是伪清号称真不可敌的索伦兵。
目前,河南战场正处于双方反复拉锯的僵持。
索伦兵除一开始打了河南白莲教一个出其不意,后面就很难再有建功。优秀的骑兵在平原战场确实无敌,可再无敌那也是血肉之躯,血肉之躯被杀就会死。
刘之协的白莲教确实多为乌合之众,素养战力堪忧,但不要忘了,这神棍的手里可是有火炮火铳的,虽然都是汉军淘汰下来的垃圾货,那也是能跟清军对掰的良枪好炮。
发现清军骑兵特别能战,刘之协在汉军信使的建议下,迅速改变战略,不再主动浪战,反而龟缩守城,跟清军打起拉锯消耗战。
这下,清军反而傻眼了!
嘉庆调索伦兵入关,就是期望能快速解决河南的白莲教,再集中兵力南下灭掉伪汉。
现在,河南白莲教都解决不了,甚至还把索伦兵给拖在了河南的战争泥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