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江南多乞丐(2/2)
别的城市乞丐多,他都能够理解。
南京可是大城,又是长江沿岸重镇,前明开始这里还是都城,哪里来的那么多乞丐?
林文昌回答:“因为百姓活不下去,活不下去就怨恨,活不下去就当游民乞丐!”
“……”
“还有呢?”
林文昌接着说:“自前明开始,南京就是繁华大城,又靠近长江沿岸,所以南京一直以来都是富庶城市。但同样的,这里也有满城和旗人的存在,要供养满城和旗人,少不得要压榨南京的财政。而且,伪清延续前明政策,江南作为北京的漕运后方,自然要对南京始终实行高压统治和赋税重役。包括南京在内,整个江南的赋税徭役都是全国最重。”
这是真的,自前明开始,南京的赋税徭役只有增加,没有缩减。
就算遇到了灾年或者节日庆典,皇帝高兴加恩天下免赋免税,都会额外补充一句“南京不在此例”。
这也是明清两朝的政治惯性,明清两朝定都北京,需要江南漕运的持续输血,就要对江南持续重税压榨。
江南虽然是种制丝的,但这里可是要收漕粮的。
伪清其实都算好的,因为已经实现了白银作为赋税的主体,前明开始那是不用银子,纯收粮食赋税。~
江南农要先卖了,换来银钱,再去买粮食交税,差价能把人坑死。
而且,就算到了现在的伪清,看似用了白银替补赋税。
可就真的公平了吗?
公平个蛋,农确实不用卖买粮食了,但卖的银子变少了,要交的漕银变得更多了。
不是加了几成,而是加了几十倍。
毕竞,我大清可是到现在都还在收前明的辽饷(明朝打满清收的摊派)。
这么搞下来,农的负担直接压到喘不过气,自清初开始,江南的土地兼并就在急剧膨胀。
哪怕雍正改革,实际效果就只是缝缝补补,而且雍正就在位十三年。
雍正死后,改革立马停止,到了乾隆朝直接变成江南士绅地主的狂欢。
到了现如今,就以南京这块来算,这里的土地七成都在大地主豪绅手里,另外三成则是官僚旗人均分。
农民?
农民要个屁的土地,老老实实做佃奴不就好了。
而且,就算是做了地主老爷家的佃奴,土地产出也是又要交漕银,又要交佃租。
被压价了,还不能随便改种粮食,改种粮食,田的田赋还是那么高,纯亏本实卖。
尤其是这几年下来,大汉占了湖广粮仓,伪清的粮食短缺,江南官府强迫农改种粮食,支持北方漕运。
关键赋税也没减轻,反而越来越重,大量农百姓被逼抛荒土地,逃难去了城市乞活。
就这还多亏了雍正改革,废除了严格的路引制度,允许百姓可以进城流动。
人口流向城市,可以促进城市市场经济流动,为下一步的发展工业化打基础。
但短时间流入太多人口,再加上伪清长期实行的地方压制政策。
反而让这些人口没法在城市的竞争压力下占有一席之地,只能变成庞大的乞丐团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