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返(2/2)
解决完这些不听话的豪强,便下令建康富户、江左豪族迁徙关中。
石头城港口上,挤满了大小漕船和商船。
“落叶归根,主动迁入关中,可升为良户,分得上乘水田!”
“大将军有令,入关中者,不论出身不论门第,过了科举考试,便可入仕从军,为官为将!”
一队队胥吏在人群中高声呼喊。
一开始人群还如丧考妣,但听到“过了科举考试,便可入仕从军,为官为将”后,顿时眼前一亮。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每个阶层都想往上爬,一鲸落万物生,那几家士族高门被整治后,空出大量资源,让每个阶层的上升通道变宽。
只要有好处,就不怕没人往里面钻。
良户就是良家子,入仕从军优先考虑,这种吸引力实在太大了。
王谢桓殷庾这些高门当年也不过是一些不入流的次等士族而已,衣冠南渡之后,方才发展壮大,如今迁都长安,相当于一次重新洗牌。
有眼力的人自然知晓其中意义。
“大将军万岁!”
“大将军万岁!”
本来低沉的气氛,忽然变的热烈起来。
刘道规苦笑不已,人果然都是趋利的,对自己有好处,刀山火海都会有人奋不顾身。
除了这些富户,建康城中百姓也有很多愿意北上的,大部分都是北府军的家眷和亲戚,北府军都迁去关中,他们留下来也没什么意思。
跟过去,也能跟着吃肉喝汤。
刘道规来者不拒,迁入关中的晋人越多,根基就越稳固,便能以人口优势同化羌氐匈奴鲜卑诸族。
船只络绎不绝的北上,夕阳中的建康城依旧雄伟不凡,气势万千。
殷仲文低声道:“建康虎踞龙盘,有王气,秦始皇一统六国南巡至此,掘京口之龙脉,大将军迁都长安,建康不可落入外姓之手。”
“所谓王气,不过是人心而已,历来定都于此地者,哪一家能得长久?从今往后,建康守军驻扎在广陵。”
刘道规更青睐广陵和襄阳。
广陵依江靠海,如果发展起来,便可削弱建康的“王气”,其地位于江北,利于北军驻扎。
襄阳位于长江上游,乃江左咽喉和门户,更靠近关中一些。
只要这两地稳稳捏在手中,就不怕建康脱离掌控。
“大将军心胸之宽广,古今罕有,然则建康乃前朝旧都,人心依望,可换名去其势。”殷仲文似乎对建康存在某种敌意。
他是西府的人,天然看建康不顺眼,即便改朝换代了,心中的芥蒂还在。
“不必了,衣冠南渡,华夏在此地重振旗鼓,此大功也,我等迁都关中,不可遗忘旧事,建康之名,可令后辈勿忘永嘉之耻!”
刘道规没精力浪费在这些琐事上。
地名不是说改就改的,需要重写典籍、公文、传檄天下,一套下来,又要费不少钱粮。
既然效仿大汉,汉初的无为而治与民休息也当继承。
只要关中恢复,北魏北燕夏秦二凉都只是边角料而已。
治胜大于战胜,慕容皝、苻坚、慕容垂都曾强盛一时,却转眼覆灭,刘道规个人觉得问题都是出在内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