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无法亲民化的分子料理(2/2)
“同时。”
“冷热相交的感觉。”
“又能让人处于惊喜的状态中,流连忘返。”
“而那种清清的甜味,一股让人觉得很舒服的香味,是不断散发在嘴里。”
“当想要去仔细捉摸的时候,却是瞬间不见了!”
一颗不是草莓的草莓味草莓。
甜度是刚刚好,仅是咬下一口就让人觉得精致美味。
各种不同的鲜甜,更是一次次让味蕾惊艳,以至于,林旭第一次无法用美图展现或以文字形容味蕾的冲击和享受。
闻此,卡萨尼亚斯长长舒了口气。
……
“价格很高吧?”
林旭,整理情绪,随后问道。
“800美元一个。”卡萨尼亚斯,不敢怠慢回道。
“嗯!”
“果然如此。”
林旭,点了点头。
真正优秀的分子料理,因为需要靠不停的研发,来给食客带来惊喜和引发食客的思考。
所以成本普遍都很高,非常难以亲民化。
更何况。
大部分分子料理餐厅。
其实都是在抄袭真正大师们研发出来的旧玩法,所以其实不能算真正的分子料理!
当然了,如果把分子料理理解为把某道经典菜。然后按照菜谱做出来的话,是可以相对亲民的。需要的,其实就是一些机器。
比如:
液体橄榄。
这道菜,现在很多相对还算亲民的餐厅,10多块就能尝到。
……
分子料理。
追求的,是对味道和感受的极致表达。
因而,自然会涉及到很多其他专业的研究,比如听觉对味觉的作用。
英吉利有位分子料理厨师,便是一直致力于研究出听起来最清脆的炸鱼,光是听到那个声音,就可以想象出那种美味。
然而。
也有一些厨师。
想让烹饪和新技术、全球化的食材划清界限。
更是想要去继承分子美食的完美主义,但却是倡导回归本源。
分子料理之父阿德里亚,掀起的分子美食热潮,至今仍然让不停涌现的年轻厨师为之着迷。
将烹饪转变为一种表演艺术,是分子料理给人的典型印象。
就像西班牙建筑师安东尼奥·高迪改变这个国家的建筑风格一样,阿德里亚也为分子料理塑造了新的形象。
无论是彩虹蛋糕的色彩诱惑、脏脏包的新奇体验,还是奶茶火锅的创新跨界,分子料理的科技魔法。
它们都曾在特定时期内,满足了消费者的某些需求或好奇心,从而迅速走红。
可是。
当这些新鲜感褪去。
面对健康、性价比、可持续性等更为实际的问题时。
它们便显得力不从心,最终被市场淘汰。
高昂的成本、复杂的制作工艺以及对厨师专业技能的高要求,限制了分子料理的普及与发展。
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对这种华而不实的饮食方式逐渐失去兴趣,分子料理也从高端餐厅的神坛跌落,成为小众圈子的自嗨。
“说到底。”
“如何更加科学的设计和传播分子美食?”
“如若那些分子料理厨师都能在这个问题上,进行更深度的思考,或许才能有所变革啊!”
最终,林旭无奈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