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亲家也要明算账(2/2)
扶苏站在高泉宫内,看着河西走廊的地图,如今的秦河西走廊不过是建设了武威县,张掖县,以及正在修建的姑臧城,姑臧城就是武威县边上,而现在的河西走廊也不过是后世的一半范围。
今天衡终于回家了,叔孙通给了这孩子三天的自由。
他回家三天之后,又要回敬业县苦读了。
扶苏给衡讲述着姑臧城这个名字的由来,“很久以前阿尔泰山的月氏人,将这座孤城叫作白帐,寓意姑臧城是他们的东方胜城,后来匈奴人占据了那里,称呼那座城叫作盖臧城,最早传说中周天子曾驾临姑臧城寻找西王母。”
衡问道:“周天子找到西王母吗?”
扶苏笑道:“周天子若是姑臧城找到了西王母,章邯也该找到西王母。”
衡若有所思地点头道:“原来故事中的地方不一定是真的,父亲为何称呼它叫做姑臧城?”
扶苏道:“月氏的阿尔泰语中的白帐其实就是盖臧,这一点与匈奴的语言同音,不过按照我们的语言来说,真要找一个根据可以从周礼中寻找,周礼中有一个姑洗的乐律名,所以我将其称呼姑臧城。”
衡也看着低头,他道:“这座现在是我们的。”
扶苏笑着颔首。
小公子回高泉宫的三天,每天都吃得特别多。
宫里的人还觉得小公子是不是在敬业县吃不好,甚至宫里的人开始同仇敌忾要去问问叔孙通,是不是薄待小公子。
田安知道,其实小公子在叔孙通门下过得很好。
他不过是想田爷爷亲手做的饭菜了。
今天又痛快吃了一顿,小公子又一次离开了咸阳,去敬业县读书了。
田安站在宫门前送别,良久这才回来道:“夫人,小公子说他在敬业县结交了好多个朋友。”
王棠儿道:“正是最需要玩伴的年纪,就让他在外面玩吧,不能总是把他关在宫里。”
田安又道:“夫人放心,叔孙通会教好公子的。”
对此,扶苏与王棠儿都很放心,叔孙通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好人,他总是教他的学生如何成为一个好人。
这些天,王婆婆时常陪着夫人。
王婆婆说夫人生产就在这半月了。
但不等半月,过了三天之后,夫人就临盆了。
整个高泉宫为此忙碌了起来,这一次王贲夫妻也来到了宫中,老夫老妻两人紧张地守在门外。
随着殿内传来孩子的啼哭声,王婆婆这才走出来道:“恭喜公子,贺喜王太尉,夫人又生了一个儿子。”
扶苏走入屋内,看着刚出生的孩子。
秦国的宗室确实已凋零,也没个人主持选名的大事,田安只好等着公子来选名。
可惜就可惜在,大秦宗室没长辈主持这些事,公子的次子出生的消息送去给皇帝,皇帝让人送来了两个漂亮的玉圭
玉圭本是礼器,但确实是成色了得,且世上罕见的极好玉圭。
扶苏看着宗室上的一个个名册,只是看了片刻就放下了名册,看着眼前的玉圭,将孩子取名礼。
王贲很喜这个名字,可能是他觉得皇帝送来礼器就有这种意思,公子取名礼的缘由便来自于此。
就当是皇帝赐名了,王贲自然是很高兴。
来年衡也八岁了,扶苏与王贲说了他的大外孙如今的情况。
王贲听得很认真,尤其是这个孩子在商颜山的学堂上胡闹的事,也会听得他放声大笑。
扶苏道:“我打算将来让衡去军中历练。”
闻言,王贲有些犹豫。
扶苏又道:“我想着让军中的人去教他,思量想去还是由太尉最合适……”
王贲行礼道:“臣领命。”
扶苏继续与自家岳丈说着话,说的都是有关这两个孩子的未来。
在田安看来这是公子必须要交代的,看起来只是一些闲聊,但在田安眼里,是公子对王家的承诺与交代。
并且说是让公子衡入军中锻炼,让太尉去带着公子衡入军中。
公子本意其实是在为了将来这位太尉离开秦廷时,承诺的条件。
等多年之后,王贲一定会离开太尉的位置,到时候王贲就可以带着他的大外孙去军中历练。
即是让王贲在外孙的成长下颐养天年,也是为了稳固权力交接。
现实是现实,家庭是家庭,国事是国事,就算是亲家也要明着算账,互换利益。
而达成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公子扶苏需要成为下一个皇帝。
小公子礼出生的当天夜里,当所有人都睡下之后,田安独坐在华阳太后的灵位前,他低声道:“公子越发有皇帝的气概了,现在的公子会权衡利弊,会拿出条件与亲近的人作交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