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五洋祭(2/2)
老学长说到这,表情煞有介事:“结果第二天,就被一帮退役水手堵住,一顿好打;然后官府介入。”
斗狠?小帮派敢打贏退役老水手,接下来就名正言顺镇压,更何况压根打不贏。
据说巨鯨帮调来的老水手就两个,但是从其他地方调来的青壮足足是小帮派的几倍甚至十倍。
在这种衝突下,欺负一个没有官身的,打死了,最终会被地方官们当成“互殴”上报。
宣冲疑惑:“小帮派就没法翻身,江湖就是大鱼吃小鱼了?”
老学长:不一定,除非小帮派能够联繫到一个武功非常厉害的“独行侠”,且能让这个独行侠出手,巨鯨帮才会给几分面子。
独行侠犯案,可以凭本事全身而退的,若是没有同级別高手来盯著他,就是法外狂徒。
犯事的独行侠往往会选择换身份逃到別处,在他下一次亮出江湖的名號之前。没人知晓他是谁。
但若是有高手盯著他,独行侠犯案后,那就是流窜几个省份,都摆脱不了这些高手的紧盯。独行侠在逃亡过程中是不能坐火车,不能走枢纽的,而高手们则是可以接力,以至於独行侠最终被逮捕。
故,各大帮会一般不招惹独行侠,但也不是要彻底让步;只要把供奉高手拉出来,独行侠在过两招后,发现手头上功夫不如对手,就会大大咧咧表示不管这件事。
不过说到这,老学长感慨:“近百年来,能够一人逼退大势力蓄养高手的独行侠,也越来越少了!侠客行已经越来越縹緲了。”
首先就是巨鯨帮(船业)唐门(机械业)长乐会(矿业劳工)这类老牌帮会势力在工业革命初期积攒了大量资金。而穷文富武,他们这一百年稳定下来后,也是传承了一些“武学”。
再者就是这年头,也越来越缺少无脑热血的大侠了;一流的武者是报效帝王家,其次则是投身军中沙场搏个出身,最次才是无组织无纪律的乱搞。
学长点了点陈旧的边小报上,那號称“江南小神龙”的陆长丰少侠;这傢伙两年前还在江湖走,成名后就不见了。
宣冲联想到:东图那个教头,作为华山派弟子,早年属於標准的愣头青,被小帮派设了套,不得不出手,犯了事后,最终无处可躲来到东图。
宣冲再一次坚定信念:所以说嘛,江湖?这玩意,充满了尔虞我诈,虚偽客套,我这种老实人是绝对不该和这类人打交道的。
…闻风…
宣冲又一次拿著直尺,在面前划了一千条直线,构成“感音栏”类似於琴弦。
琴弦能发声,同时遇到声音也会震动,故这是一个感应音波的结构;宣冲隨后將这个音柵推送到隔壁水手学院1344.54m处开始感知。
顺便拿出直尺,做出一条长实线,使得自己拥有目標的镜头。宣冲:“嘖嘖,现在音画同步了。”
话说有异能怎么用?直接欺负人太孬了。且太欺负人被同级別的大佬们撞见,那就不好了。所以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获取有用信息,才是王道。
两个水手正在用桌面玩手指拔河,这是常见的酒吧小游戏,即桌面上摆著一张牌,双方各用一个手指,看谁能把牌挪到自己这边。牌是铁质地,不容易碎,牌下面自带滚珠。
“喂喂喂,听说了吗!这次奏乐的是天音团!”
两位血气方刚的水手一边较著劲一边说
“知道,知道,你喜欢的『天依姐姐』主持这次祭祀的雅乐。
“你知道吗,天依小姐的父亲可是三品游击將军!”
“真的假的?”
而这边,宣冲正在测量他们拔河时的肌肉力矩分布。宣冲根据两人从胳臂到脚下的发力动作,测绘出力矩。同时发现两人在谈到美人时,都暗中用上了內力。
至於他们所说的“天依小姐”,来到这个时代,宣冲自詡了解礼法,对此不屑。
即使是宫廷乐伶,依旧是乐伶。真正高门大户的小姐,学的都是被朝中公认的,女子应当有的才学;要么是学的是“卜天”(天气预报),要么在桑蚕部,主导农作物育种。
至於“乐伶”招摇过市,常因为容貌,被市井追捧。在真正能进的了宗庙的大人物眼里,只是一个负责“演”的人。
贞汉有理学大师有这么一句话:女子以貌为德,难养品性。这一句话前面则是,男子兴怒而动,勿掌重器(不可能成大器,也不能让他掌握重器)。
宣冲猜测了一下:“那个天依,如果真的是游击將军的女儿,应当是庶出吧。”
作为第一红朝的独生代,宣冲对於文、艺是毫不掩饰的恶意。对於数理化工几乎是有著狂热的执念。
…维校是有艺术生…
在乐团中,秦天依指挥编钟编韵,每一个编钟的音色,她都在仔细校音;她抬起袖口,布绢延长如同灵蛇一样拉动编钟,控制“宫商角徵羽”。
五洋祭的礼乐部分是落在她肩上。她追求的音乐效果,有著外行人不知道的指標,但是却又是大眾很敏感的要素。
在电影动画等传媒发展之前,音乐是承担著引导个体情绪,精神,朝著社会的宏大意志靠拢的任务。
祭祀所用音乐非常庄重,悠然严肃。编钟的轻盈开头,隨后悠长號角奏响,隨后各类金属清脆敲击,如同军队入场。给人带来一种处在“眾志”之中的感觉。
值得一提的是,宣冲前世新罗和港城是没有这种音乐。
所谓流行文化的乐曲充满了快节奏,只能感觉到是一个少年在挥霍青春嗨起来,亦或是独自伤情的忧伤。一种只为了“今天的灿烂”“今夜的阴鬱”的宣泄。没有意志长久耕耘的敘述。
因为那两地的文化是残缺的。就如同和英法殖民的诸多岛屿一样,当地大量原生文化都被摧毁了,以至於后世一听到粤,闽语,完全想不到庄重的概念。(音乐推荐:浸春芜,闽语)
什么是礼乐?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礼乐的核心目的是“主导”而不是迎合“欲望”,礼乐的核心目的是,让个体受眾贯彻来自文明的意志。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相应的礼乐,那么某种程度上,是凝聚不起来足够的庄重,给一件国家层面要办的大事定性。
和当时新罗、港区流行文化盛行同时期的日本音乐中,反而会出现一些足够大气的乐曲,表现出礼乐的风格;可见,抢过去典籍,那是真的在研究。
…课堂是多样化…
穿著素服的秦天依一点一点调节音色。她不单单是在分析音乐曲调,更是带入群眾听音时,情绪上的变化。
在二十六世纪,音色引导群体情绪,有著一套详尽的科学体系。
二十六世纪,有著更加先进的让人类情绪同频的“记忆规划”手段。
作为“艺术生”的秦天依,尝试在古代世界中,如何使用“音乐”让这个时代的人对海洋概念產生认知上的同频!那就要抓住一些要点,唤起共同记忆。
参与五洋祭的人有商人、水手、海军,但是他们都是在海边长大。他们的共同记忆,会被海涛,轮船汽笛,风帆,以及船锚等声音唤起。
这些“声音”都是“固化记忆点”,礼乐在奏响的时候,这些音色的插入,唤醒这片土地上的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向著中心靠拢。
秦天依本次课堂自选的第一小题:我要奏响最有威力的礼乐。
这一点,宣冲时代的那一代是完全不懂。被理工醃入脑的宣某人,会嗤笑“音乐,音乐,他值几个师?”
实际上礼乐是相当厉害的一门技术;从宣冲时代向前推百年,无论是黄河大合唱,还是义勇军xx曲,还有松江上,都是“通过共同记忆,进行情绪同频”概念下,最顶级精神武装。
这是古老文明在科学技术全面落后的低谷时期。展现出的压箱底的底蕴。
故第一红朝建国前期,国家最危亡时,完成了其他民族势力想不到的“血税”上缴。
相较於一个世纪后,宣冲那个年头;世界上不乏人口突破上亿,文化独特的民族国家群体。但是那些庞大人口不能凝聚起来交血税,所以他们工业时代就是奴种。
奴种们靠著卖血,卖器官,支撑著“米刀”绿纸这种日益脱离实际生產的货幣的幣值。英勇的反抗,铭记住牺牲;对於这些蛮夷们来说,还是太难了。
秦天依开始沉浸在这种礼乐背后的“精神唤醒”,身上出现了微弱的光学流动。显然,她也在动用“觉醒”异能之力。
秦天依对於“觉醒”力量的认知是:这是一个“祖巫神通传承”体系,发展到近代工业社会的剧情位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