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道可道,非常道(1/2)
第248章 道可道,非常道
张说在一旁看得是非常明白。
张九龄那一句顺天者昌,逆天者亡,是不可反驳的,甚至可以说,这就是一种常识。
你为了反驳王熙,而去反驳常识,那只会让自己哑口无言。
但在张说看来,王熙的这套推论,也不是没有问题的,他只是用了一个障眼法,将常识套用在道家思想上面,然后给出儒法基于道的结论。
你如果不先将这两点拆开来,就直接去反驳,这绝非明智之举。
许堇显然就犯了这个错误。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去跟他争论,而是要让他解释,身为一个长辈,去跟一个晚辈争论,这本就有失风范,赢了不值得庆贺,输了只会非常丢人。
后世批判汉武帝,其实都是以儒家思想去批判的,认为汉武帝穷兵黩武,残暴不仁,好大喜功,只为自己的爽,而不顾天下苍生,以至于国家衰败。
但几乎没有人说,当时汉朝的衰败,只是因为放弃黄老之学,独尊儒术。
首先,当然是后来儒家取得正统,自然不能去批判儒家导致的,哪怕就事论事,也不是儒家导致的,儒家也不会赞成汉武帝那么干。
其次,因为在霍去病去世前,汉武帝的所作所为,他的功绩,还是得到大家的认可的,问题都是在那之后汉武帝的一些政策,就变得非常扭曲。
退一步说,如果汉武帝即位后,也继续黄老之说,无为而治,那汉武帝根本没法发动这么大规模的战役。
汉武帝是必须先整顿内部,完成高度皇帝集权,这才能集中全国力量去痛击匈奴。
因为当时的匈奴十分强大,要不集中全国之力,是很难彻底击败匈奴的。
道家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可如果根据王熙的逻辑来看,这汉武帝的失败,是从一开始就舍弃道家,独尊儒术,才导致的。
这在张说看来,这就是一条谬论,故此,最好的反驳方式,就是让王熙自己来解释一下。
你是基于何种理由才这么说的。
“哦。”
王熙点点头,突然问道:“张相公可有听说过螳臂当车,不自量力的故事么?这可是庄子的故事。”
张说笑着点点头,“这老夫自然听过。”
王熙道:“那螳螂才多大力气,身体才多大,怎么可能挡得了车,此为万物之道。
从汉高祖到文景二帝,其实就是谨遵万物之道,知道国家实力不够,是不能与匈奴那边开战,这时候要韬光养晦,积蓄力量,避其锋芒。
而到汉武帝前期,汉朝已经是足够强大,可以发动对匈奴的战争,而且也理应发动对匈奴的战争,确保国家的安全,以及报仇雪恨,报仇亦属万物之道。
但是到汉武帝后期,汉朝已经是国库空虚,民不聊生,但汉武帝却选择竭泽而渔,颁布各种法令,与民争利,聚敛财富,对外是四处出击,虽也有胜利,但其实已经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
以至于后来,民变四起。
可即便到了这一步,汉武帝依旧不遵循道家思想,罔顾事实,还是利用儒法之道,暴力镇压那些民变,结果是一发不可收拾。”
源乾曜听着就不是滋味,道:“暴力镇压民变,并非是用儒法。”
王熙道:“当时不是独尊儒术么?”
“???”
源乾曜道:“那纯粹是汉武帝个人的暴行,可说是用法家,但与儒家无关,儒家一直以来可都不建议这么做,只不过提出反对意见的,都被汉武帝给处死。”
王熙又问道:“那有人造反,儒家就不管么?”
源乾曜忙道:“那当然是要管的。但但.难道道家就不管吗?”
这话问的他都有些舌头打结。
王熙忙道:“儒家要管,那是因为儒家认为这不对,但在道家看来,人都活不下去,要还不造反,莫不是要等死,这不符合万物之道,求生乃是本能,所以在道家看来,这只是生存的战斗,无对错之分,若依道家,自是不管。”
众人无不倒抽一口凉气,不约而同地余光瞟向李隆基,可见李隆基听得是津津有味,不禁很是无语。
王熙马上就补充道:“而这也是我家先生从不愿入仕的原因,因为先生认为道家思想是无法治国,还得依靠儒法。”
众人又是一愣,眼神渐渐迷茫。
你到底在说什么?
我们又在争什么?
他们本不想与王熙他们争论的,就是因为王熙一个儒法基于道,让他们觉得不妥,才与之争辩,但如今他又说道家无法治国,这.。
感情三家都不行啊!
王熙又继续言道:“这道就是一块荒地,上面是长粟麦,还是长杂草,甚至什么都不长,道认为都是正常的。
而儒法则是规定上面是种粟麦,还是种草,亦或者开条河道,至于到底干什么,则看是否有益天下苍生。
没有儒法,若只依循道家,那么百姓就只能是长什么吃什么,很多百姓活不下去,也无法生养更多,但要是没有土地,你就什么都种不了,那是必死无疑。”
张九龄不禁眼中一亮,喃喃自语道:“道是地,儒法是粟麦草。”
张说瞧了眼张九龄,捋了捋胡须。
说到这里,王熙整套理论其实是非常清晰的了。
根据王熙的解释,没有道,儒法亦亡,但没有儒法,只凭道,也难以强大。
那么儒法基于道,就是一个完整的思想链。
这么说的话,倒也不是借道压儒,而是所处位置不同。
这是张说能够接受的,毕竟李家一直尊崇道家思想。
只是这个说法,很难令儒生接受,感情没有道,儒也不行,这对传统思想,是有一个不小的冲击。
裴光庭突然问道:“你说得好似有些道理,但有些问题还是无法解释,汉武帝早期就独尊儒术,然后才派兵出征匈奴,依你的意思,他从这里就开始错了。”
王熙点点头道:“当然是错的。”
裴光庭错愕道:“错的?”
“当然。”
王熙道:“看看我们太宗皇帝当初是如何征讨突厥的,再看看汉武帝又是如何征讨匈奴的,那真是闭着眼都能看出差距,是巨大的差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