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要想鱼获多,就得打重窝!(2/2)
所以本来环保这一块掺和不进去,最后因为“张安工业”这个企业联盟在京城通过房大桥亮相,经济学家们觉得可以吹一波,当然主要是来自江口省的经济学家,且主要集中在江宁大学、江宁财经大学这两所高校,于是就有了面子。
实际上此时有个祥泰籍的工程院院士,正打算推广自己研发的环保材料,苦于推广艰难,压根没有大公司采购,而“张安希望小学”则是赶上了,跟这位院士老先生合作了一把。
因此单论“工程环保”这个概念,“张安工业”这个企业联盟,是有项目施工实际样本的,也就是“张安希望小学”这个超级小学。
基于这种比较微妙“超前”优势,本该是大型企业且有国际贸易经验企业的舞台,在各种微妙的助力下,也算是乱入其中。
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上级领导单位,之前也不是没有暗示这那的,最终因为张大安没啥表示,于是不了了之。
现在情况起了变化,那该谈还是要谈一谈。
只是不能张大安主动,得让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
于是张大安让远在岭西省钦江市的黄定军,稍稍地在自己入职的地方杂志社,写了一篇稍微润色过的文章,总之就是夸一下退伍军人张正东。
接着张教练就让人在“金榜博客”上,尤其是主打“正能量”,一看就是“传声筒”的那几个博主,转载了一下黄定军的文章。
之后嘛,那就是江口省的本地媒体再转载二次加工过的博文,主要是转载黄定军那边的文章,是要给钱的;转载博文,不需要给钱。
这年头的博主,分享精神没得说,写完社评都会加一句“欢迎各地朋友免费转载”。
尽管实际上没多人转,但要的就是这句话,否则报社杂志社还得联系博主讨论稿费。
一千字一百、一百五,那也是钱。
到了这个阶段,基本都是打窝,如果说这只是先撒了一把米糠,那么发现张叔叔正在折腾的“尚湖二号”,这就是两大盆发酵玉米。
包重窝的。
要想鱼获多,就得打重窝!
元旦前后,李佳雯李老师就不怎么在丰邑县,而是住在彭城市区,主要是做孕检方便,而且彭城的医院也很好。
如今李老师也相信丈夫只爱自己一个,所以怀孕之后除了胖了两大圈,也没有什么焦虑的地方。
该吃吃,该喝喝,毕竟肚子里俩孩子呢。
是的,李老师给张叔叔多捎上一个。
夫妻二人非常高兴,唯有张教练一个人在受伤。
我他妈不是真把小老弟给抹了吧?!
万幸,他为人比较畜生,没几天就把这事儿给忘了。
元旦刚过,一月二号下午,张叔叔带着孩儿们去看挖挖机的时候,又有人找上了他,依然是组织上的人,不过是来调查他的。
“我不会犯过什么错误吧?这不可能啊。我来彭城,那是一个女的都不碰;一分钱也没有收过。要说我收礼……我就在乡下吃了几顿狗肉,这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吧?我应该不至于……对吧?”
“证件看过了?”
“看过了,是省里过来的。”
“还问过你什么?问学校建设的问题了吗?”
“没有,倒是问我鸭舍保温怎么样,我又不懂,所以我让他们去问专家,就是家禽所的那几个。”
“问鸭舍保温?除了这个呢?”
“就是问我们农技员是怎么招来的,后来提到了《志愿者定向培养计划》,他们说知道‘九八计划生’,然后问我在农村能不能搞。这不是废话嘛?农村当然可以搞啊,我就把之前农民工技能培训的事情说了,他们就去工地旁边的技能培训站转了转,不过还是没去学校。”
“嗯……有点意思。”
张大安微微点头,满意地笑了,钓个鱼就是这么难啊,打了这么重的窝,还要自己不露出动静,就等着这一杆“黑漂”。
可以提杆了!
这么好的线组,主线“张安教育”,子线“张安工业”企业联盟,双钩一个钩是江口省沙洲教育投资公司,另外一个钩是彭城市丰邑县陈庄镇的六万多男女老少……
大鱼来了搭个桥,哥们儿我直接正面刚。
溜鱼?
溜个屁的鱼!
“啥情况?听你的口气,不像是坏事啊。”
“不管好事坏事,只要有事,判断不了就来问我。还有阿叔,过几天我跟邱老伯说一声,安排几个年轻人进去,算是补充一下教育投资公司副总经理的办公室人员规模。”
“噢,好。不是坏事就好啊。”
张叔叔倒是心大得很,还能聊点儿别的,“哎,对了,你婶娘说让你帮肚皮里的两个小倌儿取名字,你是状元,沾沾文气。老头子下来一个念书像样的都没有,就指望我了。”
“是指望你儿子,不是你。”
“都一样,弟兄三个,就我最晚养小倌儿……”
开始絮絮叨叨的张叔叔完全不在意组织上调查的事情,第二天狗肉照吃,熊孩子照带,没办法,看挖机作业实在是太有感觉了。
而张大安在忙着在《传奇》里面跟人pk的时候,终于有消息从江宁那边传了过来。
不是卧底的司马聪跟张大安提了一个事儿,他判断不了,就让张大安自行判断,那就是省里打算让沙洲教育投资公司进一步发挥在教育产业投资的丰富经验,在农村农业农民领域,起到带头作用,模范作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