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收购成功】(2/2)
这个回报率已经相当的高了,恰逢泰富集团缺投资的渠道,正好!
目前泰富集团一年的盈利,可以高达50亿以上(含恆昌行),市值更是已经高达500亿以上(3月公布年报,日本盈利震惊四座,市值暴涨),是香港妥妥的霸主。
香港华信的荣公子来到林正杰的办公室拜访,这让林正杰內心很是压力山大,他担心荣公子看上自己的恆昌控股。
要真是那样,林正杰不臭骂他一通才怪。
林正杰不是李超人,他的传媒、传播业就决定著他是香江的定海神针,所以他不担心有人敢给自己小鞋穿,林正杰的影响力则是全面性的,他不仅经济实力强横,而且掌握著香港的舆论。
当然了,林正杰还是给面子的邀请荣公子在沙发上坐下,然后陪著他饮茶。
他也不急著荣公子拜访自己的目的,反而说著一些富豪朋友间的閒话,全然忘了这是工作时间。
反倒是,荣公子很快憋不住了,抽空说道:“林生,我这次是来找你帮忙的,全香港也只有你能帮我们华信这个忙啦!”
林正杰不动声色的说道:“瞧你这话说的,我就是香江的一个后起之秀,是李超人的晚辈。华信有李超人做董事,还有什么事情搞不定的!”
李家成1979年便已经是华信的董事,而那个时候林正杰才刚刚起势而已。
荣公子见林正杰有意拒绝,顿时表情有些颓废,但依旧说道:“李超人倒是可以搞定,但我觉得也应该来听听你的意见!”
这个时候,不管是不是为了那事,林正杰自然也全然不怕。
於是,他笑著说道:“那你说说看呢,若是能帮华信,我自然没有二话。”
荣公子先是抖出一件『丑事』:今年9月份,华信(香港)为首的財团,在完成借壳上市后,荣公子踌躇满志,兴致勃勃地拉队前往欧、美、日作巡迴推广(註:推广中泰股票,要外国財团出资委託中泰投资证券)。初期他满以为,在鬼佬及东洋基金面前可威水一番。谁料希望愈大,失望更大,日本机构投资者对他毫不留情,大肆批评华信(香港)挟著有个大后台,乘玖柒过渡之便,在香江左买右买,儘管旗下有国泰、香港电讯等蓝筹股公司的股权,但本身没有自己经营的生意,不可以作为长线投资对象。
海外財团听信了某些海外传媒的评价,对华泰並未作全面客观的信誉调查,结果反应冷淡。荣公子这才意识到,华信(香港)作为华信的旗下公司,给外界的形象属於信託投资公司,而不是实业公司,华泰也不可能將英资国泰和电讯控为己有。
林正杰闻言后,淡定的说道:“你打算如何做?”
荣公子马上说道:“我想请你成为我们华信(香港)的董事,我知道你是金融领域的真正行家,香江无人可与相提並论。而我华信(香港)也想通过收购,拥有自己的业务,並快速壮大。所以,希望你帮我们参谋参谋!”
原来如此,林正杰白担心一场。其实也是因为他心虚,抢了华信(香港)的机缘,以为荣公子是来要债的。
不过事后想想,这怎么可能,荣公子再怎么不知天高地厚,也不敢提出如此过分的要求。就算不是林正杰拥有恆昌控股,是其他名声不显的业主,他也不敢如此破坏规则。
说实话,林正杰抢了恆昌控股,就相当於將华信(香港)的前程斩断了三成以上。毕竟恆昌控股的业务都非常的优质:香江40%的汽车销售、米油贸易.事实上,已经很难找到如此好的优质资產了。
斩断也好,省得这个二代败家。
林正杰说道:“李超人那边如何说?他也是收购高手,没道理这种事帮不了啊!再说,华信(香港)是红筹股的代表,我相信香江投资者还是会追捧的,若是供股集资,理应没有问题!”
荣公子脸微红,他也找过李超人,李超人也答应对这件事上心;不过他想的是,多个靠山多一分实力。
更何况,在他心里,或者说在香江人的心里,林超人比李超人更厉害一筹!
荣公子说道:“我想,林生是靠著收购发展壮大的,所以还是希望你也加盟我们华信(香港),为我们建言!”
对於荣公子的多次邀约,林正杰只得说道:“好吧,我答应你,在你们收购公司的事情上,会给予一些建议。”
“那真是太谢谢了!”
林正杰点点头,说道:“这种事情宜早不宜迟!本来,我最近想收购一家不错的公司,作为本集团的补强。不过你既然来找我帮忙,我就拿出来让你来先选择!”
荣公子没想到还有这好事,连忙说道:“实在太感谢了,你说!”
林正杰说道:“你对现代证券了解吗?”
荣公子马上说道:“韦理的现代证券?”
林正杰点点头!
荣公子说道:“林生,有具体资料嘛?”
林正杰从办公柜里,找出一份资料给他,荣公子认真的看了起来。
现代证券与其说是一家证券公司,不如说是一家地產公司,毕竟其八成以上资產,七成以上利润都来自於地產业务,这也是其市值比较高的缘故。
说起现代证券的歷史,就得从其前身,本就是一家物业公司——大元置业,这是一家规模非常小的上市公司,其时不过几千万港幣,被韦理收购之后,注入了现代国际公司的资產,完成了借壳上市过程。作为资本运作的老手,从公司的名字就可以看出,韦理的目的是建立现代一流的证券公司,在资本的世界中纵横捭闔。
但是,隨著时间的推移,韦理的如意算盘在1987年股灾前后给打砸了;股灾后,现代证券不得不全面收购华光地產(赵从衍家族所属),以至於现代证券几乎就成为一家地產公司。
此事说来话长,股灾之前,香港股市正处於上升大浪,牛气冲天,华光地產的股价已飆升至每股2.275港元水平。而根据韦理与赵氏家族早先达成的协议,通过现代证券以每股1.65港元购入大量股份,相当有利。现代证券持有华光地產的股权超过35%,需要向全体股东提出全面收內建议,亦仅属形式上的需要。因为当时华光的股价已高出收购价每股1.8港元,自然无人愿意接受收购。在这种形势下,现代证券根本不必作任何財务安排,只是静候收购文件发出和收购期的结束而已。
人算不如天算,谁料收购文件尚未发出,10月全球股灾骤然降临,华光地產股价已锐挫到每股1.28港元的低价。根据收购及合併守则,现代证券必须以过去六个月的最高价每股1.8港元收购。形势如此,现代只有急忙安排財务,应付收购所需。结果,现代证券购入华光地產90%以上股权,根据公司法进行强制性收购,上市14年之久的华光地產,终因易主而私有化,成为现代证券的全资附属公司。
祸福总是相依相隨,近三年房地產市场的高速增长,现代证券反而因祸得福,凭藉著华光地產的优质物业,攫取了大量的利益。
良久,荣公子说道:“確实非常不错,不过韦理持股49.5%,他若无意出售,无论如何也拿不下吧!”
林正杰笑著说道:“那就去问问唄,韦理不是香江人,又交了个澳洲的女朋友,也许有意退出呢!华信(香港)若是能拿下现代证券,將大大的加强在地產、金融上的实力。正好,我和韦理算是熟人。”
若不是荣公子来找自己,林正杰也有想过动现代证券,但也没有太大的兴趣。纯粹是因为这家公司的资產值不错,所以留意起来。
荣公子一听,顿时觉得不错,立即感到来找林正杰是个正確的办法。
事实上,他和父亲也没有想到,林正杰突然异军突起,不然他们当年就先投资林正杰了。
泰富集团。
何方塘走进董事长办公室,匯报导:“老板,目前泰富集团已经购入2%的万国宝通银行股票(旗),平均每股13.2美元每股,耗资8800万美金。与此同时,我们发现旗银行的股票似乎还有人在收购,最近股票开始回升。”
9月中旬的时候,林正杰安排泰富集团投资旗银行的股票,准备收购4.99%用於投资,因为这是在法律规定无需披露的持股线。
之所以安排泰富集团,是因为这是一次公开的投资行为,虽然不用公开,但也没有隱瞒(分散、离岸)。
而林正杰的想法是,斥资2亿美金收购约4.99%的股权,等將来翻个十倍再拋售掉。这样就有20亿美金的收益,这部分资金可以弥补收购曼哈顿写字楼的缺。
“不管他,继续收购,价格高一点又何妨,我们是长期投资。”林正杰果断的说道。
在这个秋天,作为此时美国最大的商业银行——旗银行也正面临极度的资金短缺,岌岌可危。旗银行试图通过私募10亿美元的资金来渡过难关,然而自救计划没有获得预期效果。许多投资者在等待旗银行的股价跌得更低,好进场瓜分。
募集10亿资金没有达到效果,而泰富集团直接购入的资金,则不会流入旗银行帐户上,而是股市交易。
这样一来,旗的困境並没有消失,股价形势依旧不会好。
至於还有人在收购,林正杰似乎明白是谁,但就算两家联手收购10%的股票,旗银行的股票依旧不可能炒高多少。可能原本跌至35亿美金市值,能保持在45亿左右,就算如此,旗在未来巔峰可达400亿以上。
“好,接下来两个月,我们继续收购剩余的2.99%股权。”
林正杰点点头,此番投资旗银行,预计费在2.3亿美金左右,根本不值一提。泰富集团的现金流,在收购恆昌行之后,依旧保持著较高的水准。
如今欧美经济下滑,特別是美国,在网际网路经济没有崛起前(1995年),太適合抄底了。当然,回报率依旧没有香港高,但关键是香港太小了。
所以接下来,泰富集团將目光放到了美国、英国、华夏三大投资的地方,主要是投资地產和基建为主。
这三个地方,在1991~1994年,都是適合大投资的地方,也可以称之为抄底。
实际上在內地,泰富集团已经在投资基建,是去年就开始投资的。这既是一个稳定收益,又是一个政z投机,总之提前献上『投名状』没有错。(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