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婉转(1/2)
第141章 婉转
《穆稜河畔》註定是一部小眾的,精英范的电影,如果诞生在三十五年后肯定会被让人骂,什么迎合西方口味,展示国內的丑陋等等。
但在当下,尤其观眾都是电影学院的老师和学生,《穆稜河畔》获得了极大的认同。
从镜头语言艺术方面来讲:
首先,电影中所展示的沉浸的长镜头和去年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的《悲情城市》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次,镜头画面採用了独特的固定手法,细腻表达的同时,创造了空间上的留白,明显带有小津安二郎的东方电影美学的风格。
另外还有电影中大量对细枝末节的刻画,比如手里夹著的一根烟、一个微笑或者一个眼神。这些细节营造了细微的情感关係,让故事饱满的同时,再一次体现了导演克制、冷静的用意。
而从故事本身来讲,《穆稜河畔》的主题,其实和谢飞老师的《本命年》类似,都是从底层人物的视角,刻画城市边缘的景象。
这种后来被所谓的“第六代导演”拍烂的题材,如今却让人耳目一新。
尤其故事中所展现的真实的生活画面,衝突的伦理关係,成功地构建了人文关怀电影中最深刻的主题。
北电的教学一向是以大师和经典的艺术片为尊,动不动就是安东尼奥尼、小津安二郎什么的,平时课堂上放的最多的就是六十年代的法国电影、日本电影,
以及六七十年代的各种新浪潮电影。
所以,现场的老师和同学们对电影中所展示的镜头语言和故事內涵,解读起来毫不费力。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觉得赵坤牛逼。
对於柏林电影节短片单元金熊奖得主能不能拍好长片的质疑一扫而空。
郑老师长舒了一口气,跟著大伙儿一起鼓掌的同时,侧头对坐在旁边的谢飞老师道:“老谢,电影怎么样?”
谢飞老师警了他一眼,看到老友脸上得意的神情,不由笑道:“老郑,你这是明知故问啊!”
说著,他看向前面被人簇拥著的赵坤,颇有几分感慨道:“我还是小看了这孩子的才华和天赋,电影拍的很好,非常深刻!”
谢飞老师很少会如此郑重评价一部电影,郑老师很意外,不禁问道:“难道比你那部《本命年》还要好?”
“好!”谢飞老师毫不迟疑地点头道。
“嘴,老谢,你这个评价可够高的,可別嚇著孩子。”郑老师很吃惊。
谢飞老师却认真道:“至少在镜头语言上,《穆稜河畔》要比《本命年》更丰富。”
现在回想起来,谢飞老师多少有点遗憾,如果能早点发现赵坤这个好苗子,
让他当自己的副导演,也许《本命年》可以拍的更好。
“赵坤!”
郑老师招了招手。
赵坤连忙顛顛地跑过来。
“拍的不错!”
赵坤忙谦虚道:“没有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我肯定是完不成拍摄的。二位老师,电影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还请多多指教!”
“我们可不敢指教,刚刚老谢还在说你这部电影的水准已经超过了《本命年》。”郑老师笑呵呵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