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免费的牛马(2/2)
时代不同,细节差异很大。
所以,他如今才会一边画分镜脚本,一边再次打磨剧本,修正细节方面的內容。同时又和李锦文一起筹备剧组,確认外景的拍摄地。
说来有点好笑,赵坤这次来港,主要的目的就是和小堂叔赵新健谈合作事宜,顺便考察一下香港电影的製作,为下一步来香港发展做好准备。
《饮食男女》这个剧本不过是一块敲门砖,至於何时拍摄,一要看合作谈的结果;二是待他了解香港的创作环境之后再做决定。
本以为哪怕一切顺利,可能也要到今冬明春这个时间段,甚至还有可能等他参加完明年的柏林电影节之后。
可是他还是低估了赵新健对电影的热情和对亲情的眷顾,第一天就达成了合作,紧接著第二天就把李锦文介绍给他,然后就是开拍前的筹备工作。
就像是有人正在推他不断地往前走,都不给他思考的机会。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发现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好吧,就这么开始吧。
於是,他第一时间给郑老师打电话请假,同时把自己在香港的情况向郑老师匯报了一遍。
不管怎么样,都不能脱离组织。
郑老师同样很惊讶,这年头在內地一个导演一年拍一部电影就已经算是高產了,更何况赵坤还是作者型导演,就是自编自导。
要知道国內的製片厂,一两年打磨一个剧本是经常的事,更別提拍摄了。
一部电影从剧本创作开始到上映,中间要经歷剧本创作、筹备、拍摄、后期製作等过程,通常来讲快则两年,慢则三四年。
像赵坤这种自编自导,一年完成两部电影的创作速度,堪比火箭了。
不过在得知赵坤拉到了一百方港幣的投资,以及即將要在香港开机拍摄的消息,郑老师可谓文惊又喜。
北电因为条件的限制,最缺的就是实践的机会。偏偏电影这个东西就是要靠不断地实践,在实践中慢慢摸索,不然学再多的理论知识,你可能成为一个出色的影评人,却永远成为不了一个出色的导演。
尤其是听到赵坤聊起同步的视频监视器、斯坦尼康,郑老师更是心痒痒,这些在国內压根没有或者是极其罕见的先进器材,恨不能自己亲自前往香港亲身体验一把。
还是那句话,这年头你可以看不起香港的商业电影,但绝不能看不起香港电影的製作水平。
要知道当下能够出国拍摄,到先进的地区学习,机会是极其难得的。
也就是谢普这种国宝级的导演才有可能申请到宝贵的外匯,出国拍摄。
於是乎,郑老师便厚看脸皮向赵坤提及学生实践的事宜。当然这次不比上次去东北,去香港费用很大。
经过一番商討之后,名额缩减到十个,以导演系和摄影系的优秀学生为主,
学校还会適当补偿一部分的费用,盲在学习先进拍摄的技术。
说句题外话,九十年代以后,国內首次引进斯坦尼康时,各大製片厂还专程派人去美国学习。
赵坤对於能够得到十个免费的牛马当然也是喜不自胜。
没法子,香港的人工实在太贵了,一般场工月薪都在六七千港幣左右,但凡有点技术的,月薪基本都在一万以上。
这次王睿不能跟来,他如今作为导演正在珠影厂拍摄《血战天狮號》,王晓帅也来不了,他已经正式去胡建电影製片厂报到了,为此还不惜和梅表姐分了手。
副导演人选,赵坤除了打算在香港找一位之外,特別钦点了上回表现不错的管琥。
另外管理系刘红梅也在名单之列,一方面是源自於她和赵小丁的特殊关係,
自己人总归要关照的,另一方面她也是陈虹强烈建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