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2/2)
当看到这条新闻时,他就满脸自豪地和老母亲介绍道:“这个赵坤就是我的学生,过年时候家里的松子、蘑菇啥的都是他送来的。”
从枪林弹雨中走出来,且经歷过无数风波的王老太太瞅了一眼自己这个眼瞅著快五十的三儿子,嗔道:“你別得意,看看你学生都超过你了,你这个老师还怎么当哟!”
“妈,瞧您说的,学生取得的荣誉也少不了我这个老师的培养。”
话虽这么说,但谢飞老师此时心里也难免打鼓,每个人都这么说,总不是这么回事。
老郑还好点,毕竟他工作的重点在教学方面。
可自己呢,一向被外界称为“第四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儘管去年拿了个杰出艺术责献奖,但和赵坤最佳导演奖一比,確实有点不够分量,看起来自己还得继续努力,找个好本子,衝击一下更高的奖项。
哎,上回在《长城》杂誌上看过的那部《香魂塘畔的香油坊》的中篇小说相当不错,
而且以他的经验判断非常適合改编成电影。
原本今年学校教学改革,要编新教材,並指定由他和老郑执笔,所以他一开始打算放一放,等完成编写新教材的任务后再说。
现在看来,改编剧本的工作也要放到工作日程上来。
赵坤获奖的消息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之前就说过,在这个年代,儘管打开国门已十多年,可源自於自身底子太薄,加之闭关锁国已久,依旧急需得到国际上的认可,开创改开的大好局面。
於是乎当赵坤这个名字再次出现在新闻联播里的时候,全国的老百姓都知道继张一谋以后,咱们国家又出了一个很牛逼的年轻导演。
只是此时的柏林却是另一幅景象。
当听到从於大姐口中说出《大太监》的版权交易金额时,姜闻满脸不敢相信,瞪著牛眼道:“才一万二?於大姐,您这不会搞错吧,怎么才这么一点儿!”
几百万投资,他和小庆、田壮了无数心血,耗费了近两年时间打造的这部晚清宫廷电影,居然在交易市场受到极大的冷遇,交易金额才一万二美金,比去年赵坤那部仅有三分钟的短片都不如,怎么能让他接受呢?
在座的田壮、庆奶和王主任同样都觉得不可思议,虽说之前《大太监》確实无人问津,但再怎么说也拿了个特別提及的鼓励奖,获奖作品一向受到片商的青睞,怎么可能这么一点呢?
於大姐一脸苦涩道:“不是我们工作没有做到位,这部片子我觉得还是更適合华人观眾,欧洲人不爱看—.”
她话音未落,姜闻就打断道:“《末代皇帝》不是在欧洲挺受欢迎的嘛!”
原本就不爽的於大姐沉下脸道:“《末代皇帝》是英语片,更是一部西方视角的电影。”
ko!
其实碍于田壮,於大姐还有一句潜台词没有说出来,那就是“《末代皇帝》是义大利导演的作品。”
《末代皇帝》从开场的阴间视角,再到用西方普世价值观解构薄仪不由自主的人生宿命。说白了就是以西方人的外人视角对薄仪这个人物一定程度的艺术加工,更使得符合西方人的口味,迎合西方市场。
这个大家都看的明白。
你姜闻和田壮就算再有才,那也是从中国人的思维来创作《大太监》这部作品,可惜西方观眾对此並不买帐,所以別扯什么《末代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