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逊毙了(1/2)
第228章 逊毙了
姜闻无话可说。
庆奶的脸色也很难看,从《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一代妖后》到现在的《大太监》,她已经演了四次慈禧了。
这一次她完完全全是为了支持自己的小奶呢,小男友,原本还想著借这次入围柏林电影节搏一下的,结果仅仅只拿到个鼓励奖不算,甚至连版权都卖不出去,不禁让她有些心灰意冷。
这两年,她的精力已经从演戏逐渐向商场转移,毕竟现在国家鼓励下海,尤其像她这种名人,机会多多。只要瞅准机会,很容易就能挣到大钱。
田壮同样是阴著脸,无f*ck可说。原本他就对拍摄时姜闻的各种干扰很不满,儘管后来入围了柏林电影节,看似往好的方向发展,可没想到居然是这个结果,心里难免会有怨气,而且还有不少委屈。
对此王主任只能一脸无语地嘆了一口气,原本这次是指望《大太监》能挑大樑的,结果奖项,奖项不爭气;卖片,又卖不出去,只能说是无药可救了。
幸亏还有《穆稜河畔》,要不然这次他回去后怕是难以交代了。
思及至此,王主任转头朝赵坤看了一眼,此时的赵坤同样一脸憎逼,面对王主任投来的炙热目光,他只能咧了咧嘴,勉强露出一丝笑意。
之所以说他一脸憎逼,完全是源自於他对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发展歷程的了解。如果你说二十年后,中国电影在柏林电影节上全版权仅仅卖了一万两千美元这倒可以理解。
可现在是1991年。
要知道从八十年代末到二十一世纪的前十年,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上的表现相当不俗。
从88年张一谋的《红高粱》一举拿下金熊奖之后,开启了华语电影在国际舞台上的“黄金时代”。
自那之后的许多年里,包括陈大导、侯孝贤、杨德昌、李安、王家卫、贾科长在內,
大量华人导演开始频繁斩获各种国际大奖,华语电影也因此而为海外观眾所熟知。
同时华语电影的海外销售也在这个时期迎来了一波高潮。
放眼整个九十年代,张一谋所有影片的海外版权都能成功卖出,並均能在北美取得千万元人民幣以上的票房收入;陈大导的《霸王別姬》在斩获了金棕櫚奖后,全球累计票房更是高达三十万美元。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贾科长,他自《小武》之后,便和北野武工作室、法国老牌公司mk2等陆续建立起了深度合作,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打造出一套完善的海外版权销售、发行网络。
比如投资仅600万元的《三峡好人》靠版权费就收入4000万元,而成本4000万元的《山河故人》更是在上映前夕就通过海外版权销售收回了成本。
远的不说,就说当下吧,去年谢飞老师的《本命年》国內票房收入才三万元人民幣,
可在柏林交易市场照样卖出了三十多万美元的海外版权。
可能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姜闻打一开始就对《大太监》的海外版权收益期望过高,
只是万万没想到居然是这个结果,简直堪称耻辱。
这样的结果,绝对和二十年后华语电影在海外市场上的遭遇有得一拼。
赵坤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在2019年的夏纳,一部国內票房相当不错,且有大卡司的电影,海外全版权的售价仅仅才一方欧元。
至於那些试图復刻第六代导演成名路径的新人导演们,他们的遭遇更惨。
他们拿著自己电影在全球各大电影节间奔波,主要收益全靠每个电影节上几百、几千欧元放映费的电影。
就连一些小有名气的导演,在连续跑了几大交易市场后都颗粒无收,最后只能借展映来获取微薄的收益。
而少数能够卖出的幸运儿,实际交易价格往往都低得令人感到惊讶。
这么说吧,后世很多在国內票房大热的国產片在海外发行的价格只有九十年代、两千年初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