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逊毙了(2/2)
至於说后世电影发行方常常吹嘘的所谓海外合作,其实並不是因为电影本身,而是那些海外公司看中了庞大的中国市场,希望藉助代理华语影片和中国市场、电影產业建立起联繫,为之后更长远的战略合作做准备。
可为什么二十年后华语电影在海外市场上无人问津了呢?
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电影本身的质量、媒介环境的叠代与受眾消费习惯的转变,短视频越来越多,各种快餐文化盛行等等。
当然这些都是外因,最大的原因还是在於中国崛起了。以前老外自带滤镜,尤其爱看各种愚味的、落后的东西,从而使其优越感大大满足。
但后来发现,你丫根本不落后,之前不过是韜光养晦,猥琐发育,现在居然比我都要强大,还看啥呀?
《流浪地球》、《哪吒》啥的,只能触痛他们的玻璃心。
除非你去拍人道洪流背景的电影,比如网飞般的《三体》这种的。
但隨著国內票房市场的火爆,就算挤不进院线,还有网大呢。只要不傻,绝对不敢触犯这条审查的红线。
至於说第六代的那些地下导演们,那是没法子,想拍电影,没有厂標,国內票房又不行,只能去討好老外。
加之他们就是在人道洪流中成长起来的那批人,以他们的家庭背景,难免会有怨气存在。才会强调个人表达的同时各种性逆。
不敢触及红线,而你又强大了。
於是乎,中国电影產生了严重的两极化,一方面国內的票房越来越高,偶尔甚至能超过北美市场,成为世界第一的票仓。而另一方面中国电影却在国际市场上无人问津。
扯得有些远。
此时的赵坤看到姜闻、庆奶等人一脸晦气,难免有些坐立不安。
因为相比《大太监》无人问津,《穆稜河畔》的海外收益倒是一路看涨。
一则是《饮食男女》之前受到热捧的缘故,出自同一导演手笔的《穆稜河畔》自然会被片商所关注,而赵坤的获奖,更是將片商们的期待感直接就拉满。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穆稜河畔》的电影属性,之前说了,这部片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和《末代皇帝》、《饮食男女》有异曲同工之妙,骨子里都带有西方思维,或者说符合西方人的价值观。
举个最明显的例子,后世张一谋拍《金陵十三釵》为了海外市场,不惜请来了奥斯卡影帝克里斯蒂安.贝尔,可当真正在海外上映时,张一谋和贝尔的招牌都不好使,西方观眾压根就不认可。
说到底就是东西方价值观的衝突。
女学生的生命是生命,失足女的生命就不是生命?
《饮食男女》的海外版权销售,基本已定,最终没有衝破一百五十万美元,止步於一百四十万出头。
而更令赵坤,或者说王主任和於大姐欣喜的是《穆稜河畔》的版权收入到目前为止已经超过了八十万美元,接近九十万,如果再搞定两三个国家,估计就能衝破一百万大关了。
与此同时不可避免的和无人问津的《大太监》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穆稜河畔》的成绩明晃晃地摆著,进一步刺痛了姜闻、庆奶和田壮的自尊心。
评奖、卖片,样样都比不过,让他们情何以堪啊!
打不过,真心打不过。
还是那句话,越是风光越是要低调。
此时的赵坤压根就不敢开口,生怕任何安慰的话都会被曲解为嘲讽,亦或得了便宜还卖乖,所以闭嘴是最佳选择。
房间里的气氛变的十分诡异之时,好在於大姐及时开口道:“和《火烧圆明园》、
《垂帘听政》一样,《大太监》的主要市场还是要靠国內和香港、东南亚地区,到时候你们配合香港的投资方再想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