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新想法(1/2)
第259章 新想法
“哎呦喂,老师,该是学生向您匯报才是,怎么劳您亲自打电话过来?罪过,罪过!
+
郑老师在电话里笑呵呵道:“你小子別嘴贫,要不我现在就把电话掛了,你再打过来跟我匯报?”
赵坤忙道:“別介,別介,您这电话是公费的,我得自个儿出钱。”
“你堂堂赵老板,难道还差这几个钱?”
“老师瞧您说的,蚊子腿也是肉不是。”
“难怪常说越是有钱越抠门,你小子怎么也染上这个毛病了?好了,言归正传吧,首先我代表向你表示祝贺,祝贺你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导演奖!”
郑老师话音刚落,赵坤忙道:“得了两个奖,还有最佳剪辑奖呢。老师,学校有什么表示没有?”
“你想要学校怎么表示?”
“呢—-职称,荣誉称號,最起码得涨一级工资吧。”
他现在是大学教师中级別最低的助教,而且长期忙於创作,什么绩效、奖金、课时费啥的,全都没有,每个月就是赤膊工资。
“还职称、荣誉称號,想的倒美!荣誉称號是要做出突出贡献的,你这两个奖还不够,至於职称,等你研究生毕业了再说。至於基本工资按照规定倒是可以给你涨一级,回头我会帮你打报告的。”
“感谢恩师,学生肝脑涂地——”
“得得得,少来这套,说正经的,你的新电影开机了吗?”
“还没有,还得过几天,您也知道香港这边封建迷信的很,开机一定要大师算过,必须要吉时吉日。不过这边的工作效率还是蛮高的,开机后如果一切顺利,估计一个月就能杀青。”
说著,赵坤试探著问道:“恩师,是不是学校这边有事啊?”
別看他在香港待得乐不思蜀,但心里多少有点发虚,毕竟自己的身份是北电的教师,
生怕有人眼红打小报告啥的。
(请记住101??????.?????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学校这边倒是没啥大事,就是刚刚院长找我谈话时提到过,说咱们北电好不容易出了个优秀的年轻导演,別尽在外面拍戏,適当地也要为学校做点责献。这话是沈院长说的,我负责转达,你自己考虑一下。”
其实说这话时,郑老师还有点不好意思,他很清楚沈院长的用意,无非就是看赵坤拍的《饮食男女》挣了不少钱,但这次学校啥也没捞著,眼红了。
说到底还是没钱闹的,电影是个极其费钱的专业,这也导致了刚开始几年,时常因为经费和师资力量的薄弱,没办法每年都招生。以导演係为例,从78年到现在,十三年间,
总共就招了三个本科班。
如今又面临教学改革,更是捉襟见肘,由於经费不足,今年甚至还停掉了表演系本科班的招生。
看著赵坤一部电影差不多挣了北电一年的经费,沈院长怎么可能坐得住,自己的人跑到外面给別人挣钱这个绝对不行,必须要掺一脚。
至於怎么掺上一脚,无非就是借鑑《穆稜河畔》的模式,青影厂出厂標,做成合拍片,然后二八分成。
当然赵坤现在正准备要开机的《黑色通缉令》肯定不行,尺度忒大,审查根本通不过。
多说一句,作为北电老师赵坤目前在香港拍片是需要向学校报备的,另外作为谢飞老师带的研究生,他还將《黑色通缉令》的剧本当成了研究生阶段的功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