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新想法(2/2)
谢飞老师,郑老师,包括编剧出身的沈院长都看过。
当时沈院长给出的评价是:在敘事上独树一帜,其主题也深刻探討了生活的无序与荒诞。台词机智幽默,充满了反叛精神,这种独特的风格很具有后现代文化的特徵。
既然《黑色通缉令》不能做成合拍片,沈院长觉得有必要通过郑老师提醒赵坤一声,
別娶了媳妇忘了娘,你还是北电的老师,要多为学校考虑。
郑老师虽然在电话里没好意思把话说透,但赵坤当然听得懂。
按照时间线,到明年,差不多做了十年北电一把手的沈院长就要退休了。老头肯定心里有数,这才迫不及待地搞起了教学改革,爭取站好最后一班岗。
就冲这一点,赵坤还是很佩服沈院长的,为官一任,总想留下点什么东西。而且这次的教学改革对於北电的影响是很深远的。
以至於二十年后赵坤上辈子上北电时,使用的教材还是这次教学改革的成果。教材上面撰稿人一栏,郑老师和谢飞老师就在最前头。
对於新教材赵坤不敢说倒背如流,但大体上能够復原,之所以没有主动参与,主要还是因为就是导演系全体老师的结晶,没必要去人前显圣。
显得你能,然后成为眾矢之的。
当然对於沈院长的提议,赵坤是举双手双脚表示赞同,本来自己在香港拍片有点提心弔胆,生怕別人眼红使坏。
要是做合拍片的话,那就什么后顾之忧都没有了,即便有人跳出来,学校第一个不答应。
至於合拍片最合適的莫过於《霸王別姬》,原版是徐风的汤臣影业和北影厂合作的。
直到斩获金棕櫚奖之后,才允许在国內公映。
有金棕櫚奖的加持,《霸王別姬》在国內票房相当成功,在平均票价仅为4元的情况下,一举拿下了4800多万的票房佳绩,全球票房更是高达三千多万美元。
陈大导名利双收,成就了一代名导的美名;徐风的汤臣影业赚的盆满钵满;合作方北影厂也因此又多苟延残喘了几年。
但《霸王別姬》现在又不確定,赵坤稍稍沉吟了一下,便对电话那头的郑老师道:“老师,关於合拍片这事我確实有点新想法,本来是想等《黑色通缉令》拍完后找您商量的—”
他话音未落,电话那头的郑老师就带著兴奋和意外的口吻道:“现在就说来听听!”
“是这样的,因为筹备新电影和选角的关係,我最近在香港这边接触了很多人,发现自从改开后这边有很多来自內地的新移民,有的投亲靠友,有的是来打工挣钱的,形形色色各个地方的人都有,他们有的已经混出头了,有的依旧很辛苦,还有不少动人的故事,
所以我就想看能不能针对这一群体拍一部反映从八十年代初一直到现在有关移民的故事,
来反映当下香港人的一种无根的状態香港从49年人口只有区区六十万到现在膨胀到近六百万人口,在这四十年的时间里经歷了三次移民潮。
第一批就是从49年到五十年代前半段,这一时期来到香港的大部分都是有钱人,至少也是中產;第二批就从五十年末一直到七十年末了;第三批就是赵坤口中讲的改开后政策放鬆,来香港投亲靠友和打工挣钱的人群。
第三批基本上都是沿海的城市人口,以出国留学的名义到海外打工。
比如上海人在整个八十年代就有很多人去日本和香港打工。
前文说到的上海某周姓首富的前妻毛女士,一开始来到香港坐檯,后来发现了服装的商机,这才做起了服装批发生意挖的第一桶金。
“那具体的想法形成了没有?”
郑老师真的喜欢赵坤这个学生了,一个编剧创作一部好作品往往持续几年的时间,寻找灵感,体验生活,最后才能写出来。
而赵坤灵感好像是隨时隨地,而且作为一名创作型导演,这就更加难能可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