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伟大的艺术家总是抄袭的(2/2)
赵坤接看继续用英文道:“这段话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说继承前人的事业,並使更加完善美好!《公民凯恩》是一部伟大的电影,我也確实模仿了《公民凯恩》的表达方式。而且我的这部电影中不止有《公民凯恩》的影子,还有很多电影的影子。我就是东抄西抄,抄来抄去然后把它们混杂在一起——-,没错,我就是到处抄袭,伟大的艺术家总是抄袭的。”
嘴,在新闻发布会上公然承认抄袭,现场一阵愣然,连那位提问的美国记者都愣住了而台上的人一个个都很紧张,就连平时混不吝的梁佳辉都张大了嘴巴,一脸不可思议地看著赵坤。
坐在一角的李锦文和陈虹则面面相,非常不理解这番话怎么会从赵坤的嘴里冒出来。
抄袭,对於艺术领域来说那绝对是大忌。
你可以承认这是借鑑,这是致敬,但绝不能承认是抄袭。
就像后世那部《乘风破浪》致敬《新难兄难弟》一样。
现场大概安静了两秒钟,突然有人拍手,开始稀稀拉拉,但紧跟著掌声一片,甚至还有人吹著流氓哨,大声喊:“cool!”
西方人口中的“coo1”等於就是中文里的“牛逼”!
大家都是懂行的,不会因为赵坤公然承认抄袭,而否定《黑色通缉令》是一部伟大的电影。
在很多人看来,《黑色通缉令》確实模仿了《公民凯恩》的非线性敘事的方式,却將之发扬光大,正如他说的那一番晦涩难懂的中文所表达的意思一样,继承前人的事业,並使更加完善美好!
瞧瞧,说的多好啊!
甚至他们认为赵坤承认抄袭,更多的是对那位美国记者的反击和反讽。
“伟大的艺术家总是抄袭的!』
这句话儼然成为了这一届威尼斯电影节上的金句。
眾所周知,东方人都是含蓄的,当下大部分的西方人对於中国的了解更多是“神秘”、“红色”之类词汇。
有点像后世咱们对北边的大金国这样的感觉。
但出现如此一个妙趣横生的中国导演,无疑更加引人注目。原定半个小时的新闻发布会,因为记者们的踊跃提问,足足开了一个多少小时。
等到明天一篇篇报导新鲜出炉,赵坤,包括《黑色通缉令》肯定会成为本届电影节最靚的仔!
那位提问美国记者虽然在掌声响起的那一刻,神情有点难堪,但马上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下赵坤的最后一句话“伟大的艺术家总是抄袭的!”
他打算用这个標题写一篇文章,这一刻他觉得自己和赵坤的立场是一致的,吹捧《黑色通缉令》就等於是吹捧《公民凯恩》。
毕竟美国人才是非线性敘事的开创者,而眼前的这位年轻的中国导演只是將这种模式发扬光大。
美国人就是这么善於变通。
至於台上的其他几位早已转忧为喜,跟著大家一起拍手叫好。
香港人其实非常善於炒作,相比他们所擅长的緋闻炒作,赵坤这种以身入局,人为地製造爭议,引发艺术探討,无疑是非常高级的。
有爭议才会有话题,有了话题才好炒作,特別是还不用一分钱,只能用“coo1”来形容。
(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