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完结~)(1/2)
赵文轩捂著脸,在同伴的搀扶下,在一片鄙夷的目光中,灰溜溜地走了,再也没了之前的囂张气焰。
餐车恢復了平静。陈兴平重新坐下,握住林允棠还有些冰凉的手:“没事了,那种人渣,別为他生气。”
林允棠看著丈夫,心里的委屈和后怕渐渐被安全感取代,她摇摇头:“嗯,我不气。就是觉得……怎么总有这种人。”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吃饭吧,菜都快凉了。”陈兴平给她夹了一筷子菜。
经过这个小插曲,后面的旅途平静了许多。
那几个知青再也没敢往他们这边凑。
两天半后,火车终於鸣著汽笛,缓缓驶入了四九城火车站。
火车鸣著悠长的汽笛,缓缓停靠在了四九城火车站。
站台上人潮涌动,各种口音的叫卖声、脚步声、行李拖拉声混杂在一起,充满了大都市特有的喧囂与活力。
林允棠跟著陈兴平走下火车,好奇地打量著周围的一切。
高大的站台顶棚、穿著各色制服的工作人员、行色匆匆却衣著明显比省城人更时髦些的旅客……一切都让她感到新奇又有些拘谨。
她下意识地抓紧了陈兴平的胳膊。
“別怕,跟著我。”陈兴平感受到她的紧张,用力握了握她的手,另一只手轻鬆地提著两人的行李,“我们先去找个招待所安顿下来。”
凭藉老杨提前开好的介绍信,陈兴平很顺利地在离座谈会会场不远的一家国营招待所办理了入住。
房间不大,但收拾得乾净整洁,白色的床单,印著红字的搪瓷杯,还有一股淡淡的消毒水味道。
“呀,这屋子真乾净!”林允棠放下小包袱,摸了摸光滑的床单,脸上露出欣喜。
这比他们想像的条件要好多了。
“毕竟是首都的招待所。”陈兴平笑著把行李放好,“累了吧?先歇会儿,洗把脸,等下我带你去吃饭,然后附近逛逛。”
林允棠確实有些累了,但更多的兴奋。
她用房间里的热水瓶倒了水,仔细地洗了脸和手,又把一路的风尘僕僕稍稍整理了一下,换上了一件自己觉得最好看的碎衬衣,虽然依旧朴素,但整个人显得清爽利落。
休息了片刻,两人便出了门。四九城的街道宽阔,自行车铃声响成一片,偶尔有公交车和吉普车驶过。
路两旁的建筑大多古朴大气,偶尔也能看到一些新建的楼房。
林允棠的眼睛简直不够用了,她紧紧挨著陈兴平,一边走一边小声惊嘆:“兴平,你看那楼真高!”
“哇,好多人骑自行车啊,比省城多多了!”
“你看那个女同志穿的裙子,顏色真好看,不知道是什么料子……”
她尤其关注路上行人的穿著,仔细观察那些首都姑娘的髮型、衬衫的领子、裤子的版型、裙子的色,甚至背包的样式,看得格外认真,仿佛要把每一个细节都记在心里。
陈兴平看著她那认真“学习”的模样,觉得可爱又好笑:“怎么?看上哪件了?要不咱也去百货大楼看看,给你买一身?”
林允棠连忙摇头:“不要不要,看看就行了。这里的衣服肯定贵死了。我就是看看样子,学学人家是怎么搭配的,回头咱们自己扯布做,能省好多钱呢!”她时刻不忘精打细算过日子。
陈兴平心里暖暖的,搂了搂她的肩膀:“我媳妇就是贤惠。”
按照打听好的路线,陈兴平带著林允棠找到了一家老字號烤鸭店。
虽然还没到饭点,但店里已经坐了不少人,香气四溢。
看著油光鋥亮、被师傅片成薄片的烤鸭端上来,配上葱丝、黄瓜条、甜麵酱和薄薄的荷叶饼,林允棠眼睛都直了。
“这就是烤鸭啊?闻著真香!”她学著陈兴平的样子,小心翼翼地拿饼卷上鸭肉和配菜,咬了一口,顿时酥香满口,鸭皮脆而不腻,鸭肉嫩而多汁,混合著甜麵酱的醇厚和葱丝的清爽,味道层次丰富极了。
“嗯!好吃!真好吃!”她满足地眯起了眼睛,像只吃到美味的小猫。
陈兴平看著她开心的样子,自己也高兴,不停地给她卷饼:“好吃就多吃点。来了首都,就得尝尝最地道的。”
除了烤鸭,陈兴平还要了几个北京特色小菜,像芥末墩儿、麻豆腐、炸酱麵。林允棠每样都尝了,虽然有些口味一开始不太习惯,但都觉得新奇有趣。
一边吃,她的眼睛还是没閒著,悄悄观察著隔壁桌一对穿著体面的男女。那女同志穿著一件白色的確良衬衫,领口繫著个小小的蝴蝶结,下身是条蓝色的百褶裙,看起来又文静又时髦。
“兴平,你看那个女同志的衬衫领子,跟我们那边的做法好像不太一样……”她小声跟陈兴平嘀咕。
陈兴平失笑:“你啊,出来玩还想著你的『业务』。”
“那当然,”林允棠一本正经地说,“这可都是灵感。以后咱们的產品包装、设计,说不定就能用上呢?显得咱们也时髦,不土气。”
陈兴平讚赏地点点头:“有道理!还是我媳妇想得长远。”
吃饱喝足,两人又沿著街道慢慢溜达,去了附近的公园。
看著老人们遛鸟、下棋,孩子们追逐嬉戏,感受著首都悠閒的一面。
林允棠还拉著陈兴平在公园里找了个照相的摊位,拍了一张合影,说是要留个纪念。
直到华灯初上,两人才回到招待所。
林允棠虽然走得腿酸,但精神却格外亢奋,躺在床上还在跟陈兴平絮絮叨叨地说著今天的见闻,尤其是那些衣服的款式。
陈兴平耐心地听著,偶尔补充几句,心里却也在盘算著明天座谈会的事情。
第二天,陈兴平先带著林允棠去广场看了升旗仪式。
看著鲜艷的五星红旗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周围的人们神情肃穆,林允棠的心情也无比激动,紧紧抓著陈兴平的手,眼眶都有些湿润了。
隨后,他们又去参观了故宫。
走在高高的红墙下,看著巍峨的宫殿,林允棠被深深震撼了,不停地感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劳动的伟大。
下午,两人按照老杨给的地址,来到了召开座谈会的礼堂。
这是一座看起来有些年头的苏式建筑,门口掛著红色的横幅,写著“全国农村改革先进典型经验交流座谈会”,显得格外隆重。
出示了介绍信和工作证,工作人员很客气地將他们引了进去。
礼堂里面很大,已经坐了不少人,大多是各地来的农村干部和先进代表,也有一些学者和领导干部模样的坐在前排。
老杨早就到了,正和几个同样气度不凡的老头坐在前排聊天。看到陈兴平进来,他立刻高兴地招手:“兴平!这边!哟,弟妹也来了!快过来坐!”
老杨热情地给旁边几个老友介绍:“看看,这就是我跟你们说的那个小陈,陈兴平!犀牛村合作社的带头人!別看他年轻,本事大著呢!这是他爱人,林允棠同志。”
那几个老头看起来都是退休老干部,目光炯炯有神,打量著陈兴平夫妇,態度都很和善。
“老杨可是把你夸上天了,说你是难得的人才!”
“小伙子看著就精神!踏实!”
陈兴平不卑不亢地跟他们打招呼问好,林允棠也落落大方地微笑点头,虽然心里有些紧张,但表现得很得体。
很快,座谈会开始了。
主持人简短开场后,便开始依次请各地的代表上台发言。有的人讲集体经济的发展,有的人讲农田水利建设,有的人讲农业科技推广,都很有特色。
陈兴平认真听著,不时在本子上记下些什么。
终於,轮到陈兴平了。主持人念道:“下面,请来自犀牛村的陈兴平同志,为我们分享他们创办新型农村合作社,带领村民多元化经营、共同致富的经验!大家欢迎!”
在热烈的掌声中,陈兴平整理了一下衣襟,从容地走上主席台。
台上的灯光有些刺眼,他能看到台下黑压压的人群和无数双注视著他的眼睛,其中就有老杨鼓励的眼神和林允棠紧张又期待的目光。
他深吸一口气,对著话筒,开始了他的发言。
他没有拿稿子,就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从犀牛村最初的贫困讲起,讲他如何看到单一种植的风险,如何萌生搞副业的想法,如何克服最初的资金和技术困难办起养殖场,如何挖塘养鱼,如何將鱼塘和养殖场结合起来形成生態循环,如何说服村民入股成立合作社,如何解决销售渠道问题,如何分配利润让家家户户都受益……
他讲得具体而生动,没有空话套话,全是实实在在的做法和遇到的真实问题、解决办法。
他讲到为了省钱自己设计工具,讲到为了找销路骑著自行车跑遍周边县城,讲到第一次分红时村民们的笑脸……
台下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他的讲述吸引住了。
因为他讲的不是遥不可及的理论,而是每一个农村都可能遇到、都可以学习的实践。
老杨在台下,得意地跟旁边的老伙计们低声炫耀:“听听!怎么样?我没吹牛吧?这小子是真干实事的人!脑子活,肯吃苦,最关键的是不忘本,带著全村一起富!”
“他搞的那个合作社模式,我看很有推广价值!不是等靠要,是自己闯出来的!”
“还有更绝的呢,他媳妇手上用的那个卫生巾,就是他琢磨著要搞的下一个產品!说要把这好东西推广开,解决广大农村妇女的实际困难!这觉悟!”
几个老傢伙听得频频点头,看向陈兴平的目光充满了讚赏。
林允棠坐在台下,看著台上那个侃侃而谈,自信从容的男人,简直无法把他和家里那个会抱著女儿傻笑、会抢著洗碗、会因为她的夸奖而不好意思的丈夫联繫起来。
此时的陈兴平,身上仿佛在发光,那么耀眼,那么可靠。
她的心里充满了难以言喻的骄傲和自豪,还有浓浓的爱意。
这就是她的男人!一个顶天立地、有本事有担当的真汉子!
陈兴平最后总结道:“……其实,我们也没啥特別的经验,就是认准了一个理:穷则思变。光靠土里刨食富不起来,就得敢想敢干,因地制宜搞副业。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一起富才是真的富。合作社的关键,就是要把利益分配搞公平了,让大家觉得有奔头,愿意跟著你干。还有就是,要相信科学,相信技术,不能光凭老经验办事……”
他的发言结束后,台下爆发出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接下来的提问环节,不少人爭相提问,有问具体技术细节的,有问管理经验的,有问政策障碍的,陈兴平都一一耐心、坦诚地回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贏得了阵阵掌声。
座谈会结束后,陈兴平立刻被许多人围住了,交换联繫方式,请教问题。老杨也带著他那帮老伙计走过来,用力拍著陈兴平的肩膀:“好小子!讲得太好了!给我们长了脸!”
一位老干部握著陈兴平的手说:“小陈同志,你的经验非常宝贵,很有启发意义!希望你们继续探索,爭取成为全国农村改革的標杆!”
直到很久,人群才渐渐散去。
回去的路上,林允棠一直紧紧挽著陈兴平的胳膊,眼睛亮晶晶地看著他,脸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咋了?一直这么看著我?”陈兴平笑问。
“我男人今天真厉害!”林允棠小声说,语气里满是崇拜,“台上那么多人听著,你一点都不慌,讲得真好!我看到好多大领导都给你鼓掌呢!”
陈兴平心里也很高兴,但更多的是平静:“我就是把咱们做过的事实话实说而已。能对別人有点帮助,那就最好了。”
“肯定有帮助!”林允棠坚信不疑,“兴平,我越来越觉得,咱们做的事特別有意义!等回去了,我也要更加把劲学习,早点能帮上你的忙!”
“好!咱们一起努力!”陈兴平握紧了她的手。
从四九城回来的绿皮火车上,陈兴平和林允棠的行李明显多了不少。
除了自己的衣物,更多的是带给家里人和合作社乡亲们的首都特產:印著“北京”字样的点心盒子、真空包装的烤鸭、给爹娘扯的几块厚实新布料、给安安买的彩色橡皮和小拨浪鼓、还有给武奇等几个得力帮手带的“大前门”香菸……
大包小包,塞满了行李架。
两天半的返程路途,因为心里揣著回家的急切和对女儿的思念,显得比去时更加漫长。
林允棠时不时就拿出给安安买的小玩意儿看看,脸上洋溢著母性的柔和光芒。
“也不知道安安这两天乖不乖,想没想我们。”她靠在陈兴平肩上,小声念叨。
“肯定想。爹娘带著,肯定没问题,就是怕她晚上闹觉。”陈兴平搂著她,心里也惦记著那个软软糯糯的小糰子。
火车终於喘著粗气停靠在了县城的站台。
两人提著大包小包,又转乘班车,顛簸了近一个小时,才终於看到了犀牛村村口那棵熟悉的老槐树。
还没到家门口,就听见院子里传来安安咯咯的笑声和王秀兰逗孩子的声音。
两人相视一笑,加快了脚步。
“爹!娘!我们回来了!”陈兴平推开院门喊道。
正在院子里学步车里扑腾的安安闻声转过头,看到风尘僕僕的爸爸妈妈,先是愣了一下,隨即小嘴一扁,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张开小手就要抱抱。
“哎哟我的乖孙孙,是想爸爸妈妈了呀!”王秀兰赶紧把孩子抱起来。
林允棠的心都快化了,扔下行李就衝过去,从婆婆手里接过女儿,紧紧抱在怀里,不停地亲著她的小脸蛋:“安安乖,妈妈回来了,不哭不哭,妈妈给你带好吃的了……”
陈兴平也凑过去,用鬍子扎了扎女儿的小手,逗得安安破涕为笑,咿咿呀呀地往他怀里扑。
陈明德从屋里走出来,脸上带著笑:“回来了?路上还顺利吧?首都好不好?”
“顺利,爹。首都可大了,好著呢!”陈兴平把行李提进屋,一边跟父亲说著路上的见闻和座谈会的情况。
王秀兰则拉著林允棠,仔细打量著儿媳妇:“瘦了没?在外面吃得好不好?睡得好不好?哎呀,这首都的风是不是比咱这大?看著脸有点干……”
林允棠心里暖暖的,抱著安安,笑著回答:“娘,我好著呢,吃得好睡得好。首都可繁华了,楼都老高老高的……”
晚上,一家五口围坐在一起吃饭。
陈兴平把带回来的烤鸭和点心打开,又拿出给爹娘买的布料。
“哎呀,这钱干啥!我们老了,穿啥新衣服。”王秀兰摸著那厚实柔软的灯芯绒布料,嘴上埋怨,眼里却都是笑。
“爹娘辛苦一辈子,穿点好的应该的。”陈兴平说著,又给父亲斟上从首都带回来的二锅头,“爹,尝尝这个,首都的酒。”
陈明德抿了一口,咂咂嘴:“嗯,够劲!是比咱的土烧烈点。”
安安坐在妈妈怀里,手里抓著新的拨浪鼓,啃得满脸口水,高兴得手舞足蹈。
一家人吃著,聊著,院子里充满了久別重逢的温馨和喜悦。
灯光下,其乐融融。
休息了几天后,县机械厂的刘厂长亲自骑著自行车来了村里,满脸喜色。
“兴平!好消息!生產线主体部分基本上搞定了!就剩下一些细节调整和联动调试,还得你这总设计师去把把关!厂里的工程师们对著你的图纸,那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就是有几个地方,还得你亲自去指点一下才放心!”
陈兴平一听,精神大振:“太好了!厂长,我下午就过去!”
下午,陈兴平骑著自行车来到了县机械厂。
崭新的生產线已经初具规模,占据了车间不小的一块地方。
工程师和老师傅们正围在一起討论著什么。
看到陈兴平进来,大家立刻围了上来。
“陈工,你来得正好!这个热压滚筒的温度和压力控制,我们调试了几次,总觉得贴合不够均匀……”
“还有这个裁剪刀的精度和速度,跟传送带的匹配还有点问题,容易跑偏……”
“无菌包装环节的密封性,达標率总是差一点……”
陈兴平仔细听著,穿上工作服,拿起图纸和工具,亲自上手检查、调试、讲解。
他思路清晰,动作麻利,往往一眼就能看出问题关键所在,三言两语就能点醒梦中人。
“这里有个反馈传感器灵敏度需要调高一点……”
“这个齿轮组传动比需要微调,我计算一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