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完结~)(2/2)
“密封口的硅胶垫厚度不够,压力不足,换加厚0.5毫米的试试……”
经过他一番指导和亲手调试,几个卡壳的技术难题迎刃而解。
工程师们茅塞顿开,纷纷竖起大拇指:“陈工,厉害!真是服了!”
“你这脑子怎么长的?啥都懂!”
陈兴平谦虚地笑笑:“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剩下的就是精细磨合和试生產了,问题不大。”
解决了生產线最关键的技术环节,陈兴平心里踏实了大半。
但他知道,光有產品还不行,如何推广出去,让观念保守的农村妇女接受並使用,才是更大的挑战。
他开始著力研究降低成本的办法。
进口的高分子材料和背胶太贵,他就托人寻找国內的替代材料,反覆试验;包装简化,减少不必要的成本;计算最经济的生產规模……
最终的目標,是定下一个绝大多数农村家庭都能负担得起的价格,真正让利惠民。
与此同时,推广的重任,他交给了即將从夜校结业的林允棠和性格泼辣、人缘好的春妮。
林允棠和春妮接到这个任务,既感到压力,又跃跃欲试。
她们深知这件事的意义,也明白其中的困难。
晚上,油灯下,林允棠、春妮,还有合作社另外两个思想比较开放的年轻媳妇聚在一起开会。
“这事儿不好办,”一个媳妇皱著眉,“好多婶子嫂子,一提女人那点事就脸红,躲躲闪闪的,哪好意思公开用这个?”
“是啊,而且这东西肯定比月经带和草纸贵,大家捨不得钱怎么办?”另一个媳妇也表示担忧。
春妮性子急,一拍桌子:“有啥不好意思的!这是为了她们好!用了咱这个,乾净、方便、不得病!受那罪干啥?捨不得钱?那是没算明白帐!老用那不乾净的破布烂草纸,得了妇科病,去医院的钱更多!还遭罪!”
林允棠比较沉静,她想了想,说:“春妮说得对,但光说道理不行。咱们得想办法让她们亲眼看到好处,还得让她们觉得不难为情。”
她眼睛一亮,有了主意:“你们看这样行不行?咱们先不急著大面积推销。先找几个关係好、又確实有难处的姐妹,比如那些有严重痛经的,或者夏天容易过敏发炎的,免费送她们几片试用。让她们自己感受感受好坏。”
“对!”春妮立刻附和,“用好用了,她们自己就是活gg!比咱们说破嘴皮子都管用!”
另一个媳妇也补充道:“还可以请咱们村的赤脚医生王婶帮忙说说。她说话大家信服。让她从讲卫生、防病的角度给大家科普科普,肯定比咱们说有用!”
林允棠越说思路越清晰:“还有,咱们合作社不是定期给女社员开会吗?下次开会,我就以合作社妇女主任的名义,正经八百地讲一下妇女劳动保护和经期卫生的重要性,然后把咱们的產品当成劳动保护用品推出来,发给每个人试用。在会上发,名正言顺,大家也就没那么不好意思了。”
“哎呀!允棠姐,你这主意太好了!”春妮兴奋地说,“就这么办!先从身边人开始,再用医生和开会的机会推广!层层递进!”
方案定下来,说干就干。
林允棠从陈兴平那里拿来第一批试生產的样品,虽然外观还有些粗糙,但基本功能没问题。
她先是找到了邻居家一个痛经痛得厉害的小媳妇,悄悄塞给她几片,教她怎么用。
又让春妮去找那个夏天总是抱怨不適的婶子。
几天后,效果立竿见影。
那小媳妇激动地拉著林允棠的手:“允棠姐,你这东西太好了!贴上暖暖的,一点都不侧漏,干活也不担心了!关键是这次肚子都没那么疼了!是不是因为这玩意乾净啊?”
那个婶子也逢人就夸:“春妮给的那玩意儿是真方便!又软和又吸水!再也不用洗那些腌臢布子了!”
赤脚医生王婶那边,林允棠和春妮提著一包点心和几包卫生巾上门,仔细跟她说明了產品的用途和好处,请她帮忙宣传一下妇女经期卫生知识。
王婶是个明白人,一看这东西確实比老办法强多了,爽快地答应下来。
下次合作社女社员开会时,林允棠先是讲了讲合作社的发展,然后话锋一转,很自然地带出了妇女健康的话题,请王婶上台讲了讲不注意经期卫生容易引发的疾病,听得下面的女人们面色严肃,频频点头。
最后,林允棠拿出合作社“新研发”的“妇女劳动保护卫生巾”,强调这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投入生產劳动,保护身体健康,然后给每人发了几片试用装,並大方地讲解了使用方法。
经过前期的铺垫和现场正规的引导,大多数女社员虽然还有点害羞,但都好奇地收下了,並表示会试试看。
推广的第一步,迈得坚实而有效。
陈兴平看著妻子忙碌而自信的身影,心里充满了欣慰和骄傲。
他知道,这颗种子已经播下,只要產品过硬,星星之火,必將燎原。
几天后。
生產线调试完毕,材料供应商也基本谈妥,经过反覆的成本核算,陈兴平最终將產品定价在一个儘可能普惠的水平。
虽然比传统的月经带和草纸贵上一些,但绝对是大多数农村家庭省一省都能负担得起的价格。
“犀牛牌”妇女卫生巾,用简单朴素的白色柔表面和防水底膜包裹著吸水性极强的芯体,独立包装,乾净卫生。
第一批產品正式下线了!
林允棠、春妮和合作社的妇女们干劲十足。她们按照之前商量好的策略,先从本村和周边几个关係好的村子开始推广。
利用合作社的渠道,在村代销点设置了小小的专柜;妇女们走亲访友时,也都不忘带上几片推荐一下。
初期效果比预想的还要好一些。
那些试用过的妇女,切身体会到了卫生巾带来的乾净、舒適和方便,尤其是解决了侧漏的尷尬和潮湿瘙痒的困扰,私下里口口相传,回购率很高。
不少年轻姑娘和小媳妇,甚至开始主动询问和购买。
“他婶子,你是不知道,用了那个『犀牛牌』,晚上睡觉都踏实了,再也不用半夜起来换洗了!”村东头的李寡妇悄悄跟邻居分享。
“是啊,下地干活也不怕了,腰杆都挺直了!”邻居媳妇红著脸附和,眼里却有光。
合作社的小帐本上,“犀牛牌”卫生巾的销售额在缓慢但稳定地增长著。
陈兴平和林允棠都稍稍鬆了口气,觉得事情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树大招风。
就在他们以为一切顺利的时候,风波悄然而至。
一天,县里突然来了几个自称是省报记者的陌生人,拿著相机和笔记本,在村里四处打听,尤其关注合作社卫生巾的生產和销售情况。
他们的问题听起来冠冕堂皇,说是要採访农村改革的新鲜事物,但语气和眼神总带著一种审视和怀疑,专门找那些思想保守或者对合作社有点微词的人问话。
没过几天,一篇题为《“卫生巾”下乡是福利还是噱头?——犀牛村合作社“新產品”引发的爭议》的报导,赫然出现在了省报的一个版面上。
文章看似客观,实则用词犀利,充满了暗示和误导。
它质疑合作社打著“关爱妇女”的旗口,实则利用农村信息闭塞,推销“华而不实”的昂贵產品,增加农民负担;
它隱晦地暗示生產环境可能不达標,存在卫生隱患,“一个小山村的生產条件,能否保证女性最私密部位的卫生安全?”
它甚至採访了几个思想特別保守的老顽固和因为价格犹豫而没买的妇女借她们之口表达了对这种“资產阶级享乐作风”產品的反感和排斥……文章最后还上纲上线,质疑这种“偏离农业生產主业”的行为是否符合政策方向。
这篇报导像一颗炸雷,瞬间在全县乃至更广的范围內引起了轩然大波!
一时间,流言蜚语四起,各种难听的话都出来了。
“听说了吗?犀牛村那个卫生巾,是用脏做的!用了要烂裤襠!”
“就是骗钱的!陈兴平现在阔了,开始变著法吸咱们的血了!”
“女人家那点事也拿出来卖钱?伤风败俗!合作社不干正事!”
“肯定是资本主义尾巴!得割掉!”
原本一些正在观望、准备尝试的妇女,立刻打消了念头,甚至把之前买的偷偷扔了。
有些已经用上觉得好的,在周围人的指指点点、家人的埋怨和恐嚇,“再用那玩意儿就別进家门!”,也不敢再买了,內心充满了矛盾和委屈。
几个村代销点的產品纷纷滯销,退货的要求也越来越多。
合作社內部也承受著巨大的压力。
有些原本就有些红眼病的社员开始动摇,在下面窃窃私语:“早知道就不该搞这个,现在好了,名声臭了!”
“投进去的钱不会打水漂吧?我就说女人家的东西上不了台面!”
武奇气得眼睛通红,抄起铁锹就要去省城找那个记者算帐,被陈兴平死死拉住。
林允棠和春妮更是委屈得直掉眼泪,几天吃不下饭。
她们一心为大家好,磨破了嘴皮子,却遭到这样的污衊和误解,那些恶毒的话语像刀子一样扎在心里。
“兴平,怎么办?他们怎么能这样胡说八道!黑白顛倒!”林允棠看著报纸,气得浑身发抖,眼泪止不住地流。
陈兴平脸色铁青,胸口堵得难受,但他知道自己是一家之主,是合作社的主心骨,绝不能先乱。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深吸一口气,仔细分析了形势。
“別慌,允棠。哭解决不了问题。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他沉声道,语气异常坚定,“他们攻击的点,主要是三个:卫生、价格、动机。那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堂堂正正地把它说清楚!”
他立刻行动起来,展现出极强的危机处理能力。
第一,正面回应,邀请权威。
他亲自去县里,邀请县卫生局、质检局、妇联、甚至公社的领导组成联合调查组,公开、透明地来合作社进行全方位检查。
“我们敞开大门,欢迎所有质疑的人来看!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第二,稳住內部,统一思想。
他召开全体社员大会,站在台上,目光扫过下面一张张焦虑、怀疑或愤怒的脸:“我知道大家现在很担心,很生气。但我陈兴平做事,对得起天地良心!搞这个卫生巾,不是为了我自个发財,是为了让咱们村的妇女,让更多农村姐妹,能少受点罪!
现在有人往我们身上泼脏水,我们就更不能自己先乱了阵脚!相信我,只要咱们產品过硬,身正不怕影子斜!愿意信我陈兴平的,就留下来,一起扛过去!不愿意的,现在可以退股,我绝不拦著!”
他的话掷地有声,眼神坦荡。大多数社员看著他一路走来,知道他的人品和担当,骚动的人群渐渐平静下来,武奇第一个大喊:“平哥,我信你!跟你干到底!”
第三,发动群眾,用事实说话。
他让林允棠和春妮不要再偷偷摸摸地推广,而是理直气壮地站出来,组织那些真正受益的妇女,成立了一个“用户见证团”。
他对她们说:“不要怕!你们用的是好东西,受益的是你们自己!凭什么要偷偷摸摸?就要大声说出来!让那些嚼舌根的人看看!”
第四,寻求更高层面的支持。
他通过刘厂长,紧急联繫了已经回到省城的老杨,將情况和那篇不实报导寄了过去。
联合调查组很快下来了。
阵仗很大,吸引了全村甚至外村的人围观。
检查组的人员板著脸,一丝不苟地检查了每一个环节,从原材料库房、到生產车间环境卫生、设备消毒记录、水质检测、成品抽样……
整个过程都在村民的注视下进行。
检测结果毫无悬念地优秀!
所有指標完全符合甚至优於卫生標准!
检查组的负责人,县卫生局的副局长,当著所有围观村民的面,拿著检测报告,高声宣布:“经过我们严格、全面的检查,犀牛村合作社生產的『犀牛牌』卫生巾,生產环境整洁,管理规范,產品质量完全合格,卫生安全方面没有任何问题!大家可以放心使用!”
这番话,像一颗定心丸,让不少村民悬著的心放了下来。
紧接著,陈兴平又请调查组和村民代表到合作社办公室,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帐本和成本分析表,一笔一笔地算给大家听:“……进口材料贵,我们就用国產替代的,效果差不多,成本降下一大截……包装能简就简,省下的钱体现在价格上……我们合作社自己生產,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定价这块,我们只加了很少的利润,主要是为了维持生產线运转和后续研发……大家可以算算,是偶尔这点小钱预防疾病划算,还是等得了病大钱去医院划算?”
他算得清楚明白,態度诚恳,很多原本觉得贵的村民也开始默默掂量。
而林允棠和春妮组织的“用户见证团”也开始发挥作用。
她们不再躲闪,而是主动走到人前。
那位痛经严重的小媳妇第一个站出来,她不顾婆婆的阻拦,跑到村口人多的地方,大声说:“我用了就是好!肚子不疼了,干活得劲了!谁说不好?谁没用过谁就没资格说!报纸上都是瞎写!你们摸摸良心,兴平哥和允棠姐啥时候骗过咱?”
那位夏天容易发炎的婶子也豁出去了,逢人便说:“我以前遭的那个罪啊!痒得坐立不安,地里干活都挠裤襠,丟死人了!用了这个,清清爽爽!这点钱得值!比买药便宜多了!男人抽包烟都不止这个钱!”
赤脚医生王婶也利用看病的机会,拿出县里的检测报告,权威地告诉大家:“这东西是科学的,是乾净的!能预防好多妇科病!女人要自己爱惜自己!別听风就是雨!”
更重要的是,老杨在省城看到了材料和报导,勃然大怒,一个电话直接打到了省委宣传部和报社社长那里。
很快,那位写不实报导的记者被內部批评处理。
而新华社那位资深记者的调查报告《“月经羞耻”与农村妇女健康权益——来自犀牛村卫生巾事件的调查与思考》適时出炉,以翔实的数据、深入的走访和客观的视角,彻底扭转了舆论风向,將这场风波上升到了妇女健康权益和破除封建思想的高度!
这几套组合拳下来,形势彻底逆转!
之前质疑的声音哑火了,那些说过风凉话的人灰溜溜地躲在家里不敢出门。
更多的人开始理性思考,甚至为自己之前的误解感到羞愧。
县妇联率先表態,支持犀牛村合作社的创新,並计划在全县妇女工作中推广经期健康知识。
市里的卫生部门也下来调研,將“犀牛牌”卫生巾列为“农村妇女健康关爱推荐產品”。
曾经滯销的產品,突然之间变得抢手起来!
不仅仅是本村和周边村子,连更远地方的供销社、甚至县里市里的百货大楼都闻讯赶来要求订货!
电话铃声响个不停,合作社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
生產线开始三班倒,依然供不应求。
合作社不得不紧急招募更多女工,扩大生產。
之前那些动摇的社员,此刻脸上笑开了,干活比谁都卖力。
年底分红时,每家每户都多了一笔不小的进项,人人喜气洋洋。
看著仓库里堆积如山的订单,看著妇女们领到分红时喜悦的笑容,看著林允棠因为忙碌而愈发自信明亮、甚至敢在大会上侃侃而谈的眼神,陈兴平站在合作社崭新的厂房前,心中感慨万千。
这条路,走得惊心动魄,一波三折。
有技术的攻坚,有观念的壁垒,有舆论的风波,有明枪暗箭。
但最终,实实在在的好处、过硬的產品质量、真诚为民的初心和关键时刻的敢於亮剑、冷静应对,战胜了一切困难和偏见。
夕阳洒在犀牛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鱼塘波光粼粼,养殖场里鸡鸣猪叫,新建的卫生巾厂房机器轰鸣。
孩子们在村口嬉戏玩耍,老人们坐在树下悠閒地聊天,家家户户屋顶炊烟裊裊。
陈兴平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犀牛牌”卫生巾將会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惠及千千万万的妇女。
而犀牛村合作社的故事,也將会继续书写下去,关於奋斗,关於创新,关於尊严,关於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如何用勤劳、智慧和勇气,一步步破除枷锁,创造出属於自己的、越来越红火、越来越有尊严的好日子。
他转身,朝著家的方向走去。
那里,灯火可亲,有他温柔的妻,有可爱的女儿,有等他吃饭的爹娘。
未来,如同远处那片辽阔的田野,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