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此一时彼一时(1/2)
第123章 此一时彼一时
张昭眉头一皱,便拿出了一枚小小的水晶球,法力注入其中,轻轻的捏了个手印,神通天下归心视角下的景象便自动以投影的形式出现在眾人面前。
“同样的神通,不同的人修行,可能结果也不一样。”
“就像老夫,过去的时候家门前有一处莲,老夫每年都会在莲盛开的时候去赏莲,也会吃莲蓬、莲藕,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所以老夫会下意识的用莲、池水来代替。”
“这里的莲,代指一座乡镇,这里的池水,代指当地的民心。”
“池水是白色,说明百姓既不反对统治,也不支持统治,他们对谁统治他们,並不关心,大汉也好,大秦也罢,百姓想要的都只是安居乐业,都只是少一些苛捐赋税,纵然是黄巾统治他们,只要黄巾不一上来就倒行逆施,那么百姓也不会太过在意。”
简而言之,白色地区的百姓,並不关心所谓的政策,也不关心所谓的统治者,他们连本地乡长是谁都不清楚,说他们浑浑噩噩也好,说他们远离政治也罢,反正他们只想过自己的小日子,只要没人打扰他们,他们就能埋著头一直过自己的生活。
当朝廷下达新的政令的时候,就算政令本身对他们有好处,他们也未必知晓,知晓了也未必关心,因为不信任。
白色地区的百姓,对於朝廷的一切政令,都会呈现怀疑態度。
每次遇到了什么政令,都会在心里打一个问號。
这还是好的政令,若是遇到了不好的政令,会自发的来上一套:这国怎、我陷思、定体问。
白去地区,统治成本较高!
“当池水是红色的时候,说明有少数百姓开始发自內心的认可如今的统治者,若是遇到了外敌,这少部分百姓甚至会拿起刀剑保护自己的统治者。”
“当池水是黄色的时候,说吧绝大多数百姓都会认可如今的统治者,遇到外敌拿起刀剑保护是至少的,在这种氛围、环境之下,百姓们会发自內心的拥护统治者,对於统治者下发的政令、法规,他们会下意识的支持、拥护,哪怕这道政令看上去对他们不是那么友好,可只要统治者一发话,他们还是会坚持、忍耐並接受。”
“到了这一阶段,百姓们的统治成本极低。”
“如果是黑色,那就说明本地百姓已经开始发自內心的抵抗统治。
1
“所以,当老夫看到这朵黑色莲的时候,才会大吃一惊。”
说著,张昭再次挥了挥手,眾人面前就出现了一千多朵莲。
一眼望去,白色居多。
张昭指著其中一朵白色莲说道:“这个乡名日望,望乡是北海国境內的一个乡镇,位於北海和东莱郡交界处。”
“如今色泽纯白,说明望乡的百姓,对於玄德公的统治一点儿都不牴触。”
刘备当即点了点头:“望乡的乡长是一名受了重伤的老兵,他名叫刘钦,是备从山贼寨子里面救出来的,后来加入了安民军,学习了导引术,刚刚成为什长,就断了一条胳膊,开始努力学习文字。”
“如今,他已经能认识三千个汉字,能书写大汉律法,还知晓军法,还学会了导引术、呼吸法,最近都开始学习观想法了。望乡交到他手里我放心。”
张昭微微点头:“按照这个趋势,兴许等到今年秋收之后,望乡就能变成淡红色。”
按照张昭游歷天下的经验,大多数大汉地区其实都是灰色。
白色和黑色相间,既有认可大汉的,也有漠视大汉的,绝大多数的底层百姓,已经不在乎是大汉还是大秦或者什么玩意儿来统治他们了。
单纯的因此指责百姓没有意义,是统治者们长时间不做人。
不过,古典封建时代的统治者,最多会关注百姓这个群体,而不会专门的关心某地或某个百姓。对他们而言,少数百姓,那就是耗材的待遇。
“纵然是洛阳,其实也只是红色而已,连深红都算不上,那可是洛阳啊!”
说到这里,张昭就忍不住看向了刘备。
隨即又看了看面前的这些乡镇、庄园,对比之下,张昭只觉得,面前的刘备就是天定之主,就是未来註定三兴大汉之人!
听到这里,郭嘉立即抬头,看了看眼前的张昭,確认过眼神,大家都是反贼!都是最止宗的大汉药丸论点的支持者。
“玄德公,这些莲对应著您治下的庄园和乡镇。”
“如北海之地,绝大多数的乡镇都已经是纯白之色,说明这里的百姓在短短一个月內就不牴触您的治理,这其实已经很好了。”
“北海、东莱、平原,这三个郡国,以白色为主,偶尔会掺杂一些灰色,但问题不大,假以时日,必將化为坚定的统治根基。”
“然而,剩下的乐安、济南等地,就有些不足之处,可能是时间尚短,可能是投入的力量太少,当地的百姓对您的认可程度还是有所欠缺,灰色居多。”
“甚至还有黑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