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2)
別说百姓了,寻常地主们都活不下去了。
否则,徐州也不会有那么多人为了躲避黄幣之乱,跑到江东之地了。
江东的淮泗集团,说白了不就是从徐州、青州等地跑到江东去避难的百姓,
士人?
到了未来,诸侯混战之后,別说小地主了,就连豪强、寒门,都活不下去了。
夏侯渊的家庭,也不算穷了,可也曾经因为饥荒,为了让侄女活下来,最后饿死了亲儿子。(这个侄女官渡之战时期出门砍柴的时候,被张飞掳走,成了张飞的正妻,刘禪的丈母娘。)
蔡琰本人所在的蔡氏是世家,父亲蔡邕更是举世闻名的大儒,最后也倒霉催的被匈奴或其他什么草原部落给抢走了。
按照史书记载,要么在长安附近被抢走了,要么在并州被抢走了,要么在陈留被抢走了。
这三个地方都是什么地方?
结果匈奴大规模的跑进来烧杀抢掠来了·
那个时候,还不到官渡之战那会儿呢。
“百姓活不下去了,造反有理,这理念你是否认可?”周瑜接著问道。
徐盛愣了一下,当即说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既然商汤以诸侯的身份討伐夏桀是汤武革命,被史书大讚特赞,那未来有一天,玄德公以青州牧的身份討伐落后的大汉朝廷,又怎么不符合大义名分了?”
一下子,徐盛这小脑袋瓜子就转不过来了。
汤武革命是正义的?
儒生们都说这是正义的。
至於下克上,反正儒生们不这么觉得。
正所谓入关之后,自有大儒为我辩经。儒生们辩经之后表示,商汤取代夏桀,不是什么下克上,也不是为了权力斗爭,而是为了天下方民。
“如今,大汉的百姓,大多数都已经活不下去了。”
“这种时候,所谓的大义名分,所谓的虚名,还有那么重要吗?”
“无论洛阳发生了什么,无论董卓能否上位,当前局势下,就註定了已经没有人可以拯救大汉了。”
“何进不行!”
“何皇后不行!
“袁、袁基不行!”
“刘辩,更不行!”
“董卓,也不可能。”
“无论谁是天子,无论谁是执政,只要不能让百姓活下去,那大汉就一定会灭亡!”
“总有人说人心相汉,可那是士人的人心,不是底层百姓的人心。”
“底层百姓们只在乎谁能让他们活下去,谁能让他们吃饱饭。”
“底层百姓其实已经发出自己的呼声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听到这里,徐盛眨了眨眼睛:合著咱们和黄巾军才是一伙的——“·
“文向,回去之后好生修行,好好学习。”鲁肃拍著徐盛的肩膀笑了笑。
“我听说子龙將军、翼德將军,这次回去之后,都打算突破成为大宗师了。
“你想想,若是大汉再过去一年,那时咱们又会多出多少位大宗师?三位?
五位?”
“以如今的进步速度,哪怕什么都不做,大汉一年之后,便是大夏六年之后,又会產生多少新的功法?”
“別说一年后,等到今年秋收,兴许就能动一动。”
片刻后,徐盛离开。
周瑜这才开口:“如今的洛阳,实在是太乱了,应该以观望为主。”
“世家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对付边境武人方面,在打压凉州、幽州、并州武人方面,世家们大多数时候团结如一。”
“可是在內部爭权夺利上,又混乱得很。”
“就算是阅读了史书,也很难分辨他们的立场。”
“还不如多多种田,多多培养自己人。”
“是啊。”鲁肃点了点头。
“对了,听说子布先生已经找到了前进的方向?”鲁肃接著问道。
周瑜肯定的点了点头:“没错,子布先生跟隨在大夏的某位封疆大吏身边充当秘书,上次就当了三个月的秘书,这次听说是打算提出建议,应该是有所领悟。”
“过去的时候,子布先生具体处理政务还是少了。”
“青州六郡,总人口加在一起也就三四百万,还比不上大夏隨便一个市。”
“如今,每日跟隨封疆大吏,协助处理数千万人口,进步快也不奇怪。”
“要是这条路走通了,那未来这些大儒们成就大宗师,难度会大大缩减。”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