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气功五大层次,真元铸鼎(2/2)
隨即走到方诚身边,像护著自家宝贝一样把其他人扒拉开,一脸关切地问道:
“阿诚,你感觉怎么样?有没有哪里不舒服?”
吴德旺坐在石桌旁,伸手摘下眼镜,使劲揉了揉眼角。
然后声音带著一丝颤抖,望向马建国。
“马师兄,方诚刚才展示的气功……应该就是虎豹雷音大成的徵兆吧?”
马建国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头的惊涛骇浪。
看向方诚的目光,已经不再是单纯对晚辈的欣赏,而是带著些许敬畏之意。
隨后,沉声说道:
“虎豹雷音,易筋洗髓,乃是拳法练入化境,以內臟共鸣,锻链筋骨的至高法门。”
“自古以来,能练到『闻其声』的已是凤毛麟角,能达到让声音凝如实质,形成这种程度声浪的,纵观歷史,也根本找不出几人!阿诚,你……”
他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形容。
方诚见状,於是解释道:
“我也是最近才摸到一点窍门,有了气感之后,偶尔练习就出现了这种情况,但控制得不太好,时灵时不灵的。”
“时灵时不灵?”
董云川眼睛一瞪:
“阿诚,你少跟我们这些老头子谦虚了,这虎豹雷音功,练的是五臟六腑,是人体最根本的精气神。”
“寻常人练一辈子,连个响都听不见。练得不好,气血逆行,当场就得內出血!”
“你这已经不是『练出气』那么简单了,是精气神开始凝练合一的表现,你老实说,你现在的气功,到什么层次了?”
“是啊,方诚,你仔细说说看。”
“我们几个老傢伙虽然本事不济,但见识肯定比你多,帮你参考一下。”
其他几位老爷子也围了上来,七嘴八舌,眼中充满了好奇和探究。
面对连珠炮般的发问,方诚心中微动,露出恰到好处的疑惑之色:
“修炼层次我其实不太懂,只是按照马师父教授的功法练习,自然而然地就发出了这种声音。”
“至於这白气,应该是锻链时气血运行过快,身体產生的热量太多了。”
这番话说得轻描淡写,却听得几位老爷子眼角直抽。
什么叫“自然而然”?他们练了一辈子,连这“自然”的门槛都没摸到!
马建国沉吟少许,隨后缓缓开口,为他解惑:
“阿诚,传统武学中的『气』,並非虚无縹緲之物。按照我们武学研究会多年摸索与內部划分,气功修炼大致可以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层,叫『练气入体』。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我之前教你的站桩、吐纳等法门,感受到气的存在,让这股能量在体內生根发芽。我们研究会大部分学生,都停留在这个阶段。”
“第二层,叫『气行周天』。当气积累到一定程度,便能打通经脉,让其在体內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也就是所谓的大小周天。”
“到了这个境界,气便能滋养五臟,强健筋骨,寒暑不侵,百病不生。我们几个老傢伙十几年前都已经达到这个境界,如今的身体素质可以说完全不比年轻人差。”
“而『虎豹雷音』,正是衝击这个境界的最佳法门之一。能发出雷音,说明你的內气已经强盛到可以淬链骨髓,重塑肉身,这放在古代,就是脱胎换骨的开始。”
方诚点点头,表示理解。
马建国接著娓娓道来:
“第三层,是『真气外放』。到了这一步,气已经不仅仅是在体內循环,而是能透体而出,影响外界。”
“你董师叔,就是此中好手,他的『掌中沸水』,將真气透出掌心,摩擦水分子使其升温。这一步,是『气』由內而外,產生实际物理效应的开始。”
董云川闻言,脸上露出一丝自得,但看向方诚时,那点得意又瞬间烟消云散。
“这一层,属於掌控力的体现。真气外放究竟可以做到什么程度,能否隨心所欲,精细操控运用到实战中,也存在天壤之別。”
马建国继续说著:
“所以,第四层名为『真元铸鼎』。”
“达到这一层,武者才能將真气与自身血肉筋骨彻底融合,进行深层次的『洗链』与『淬链』,使身体逐渐呈现出『金刚不坏』的特性,抗击打能力、自愈能力大幅度提升,力量、速度、感知等身体各项机能都得到全面的、质的飞跃。”
“真气不再是脱韁的野马,而是如臂使指的僕从,武者能进一步將气凝聚成各种形態,附著於兵刃拳脚之上,甚至做到隔空伤人。”
“可以说,前三层是『积蓄』,这一层才是厚积薄发,能真正运用到实战中,与那些拥有特殊能力的怪物一较高下。”
讲到这里,马建国双眼凝视著方诚。
“你在练功过程中,气出如云蒸,说明身体內气满溢,已经开始与外界天地交换能量。”
“至於第五层,那已经是传说中的境界了,名为『內景外显』。练功者的精神、气血、內臟强盛到了极致,其內在的景象会显化於外,形成种种不可思议的异象。”
“据说古时的达摩祖师,修炼《易筋经》大成,坐禪时背后会有佛陀光影;武当张三丰真人,演练太极时,身周则有阴阳鱼环绕不休。”
“这些,都是內景外显的至高体现。至於第五层之上是否还有更高境界,那就不是我们凡夫俗子所能揣测的了。”
方诚听完,心中大致有了谱。
以自己掌握的炎之呼吸法,能够全身浴火,变成人形火炬的能力,显然算是达到了第四层境界。
脸上则装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微微点头:
“那我应该侥倖达到第三层真气外放,勉强摸到了第四层实战的门槛。”
董云川闻言,摆手道:
“你能把虎豹雷音练出这么大声响,简直跟音波攻击一样,阿诚,你要是才摸到门槛,那我这辈子恐怕连门都瞧不见嘍。”
儘管如此,几位老爷子看他的眼神却更加柔和了。
天赋异稟,却不骄不躁,心性沉稳,这才是真正的良才美玉。
马建国长嘆一声,神情复杂地说道:
“近两百年来,武学凋零。我们本以为老董已经是极限,没想到啊,有生之年,居然还能见到一位真元铸鼎的奇才。”
“如果厉归真前辈还在世,看到你,肯定会引为知己,他年轻时,恐怕也就是这个层次吧。”
提到“厉归真”这个名字,院中热闹的气氛稍微冷却了一些。
张海祥跟著感慨道:
“是啊,厉前辈一人一剑,斩杀海中巨怪,那才是真正的神仙手段,可惜天妒英才……”
“我听说,厉前辈当年正是將气功与剑法融合,才达到传说中的『內景外显』境界,他现在要是活著,应该会尝试衝击更高层次的武学境界了吧?”
陈子振眼中也充满了嚮往和可惜。
“谁跟你们说他一定死了?”
董云川冷不丁冒出一句,眼神瞟了瞟方诚:
“再说,以阿诚现在表现出来的潜质,不见得比当年的厉前辈差。”
眾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方诚身上。
那眼神,从最初的震惊,慢慢转变为一种殷切的期许。
仿佛在他身上,看到了那条被斩断的道路,重新延续下去的希望。
董云川忽然咳嗽一声,正了正脸色,说道:
“阿诚,你上次在办公室问我的那个问题,我和马师兄已经商量过了。”
说著,他转过头,看向马建国。
马建国和他交换了一下眼神,隨即接过话题,语气变得严肃:
“阿诚,关於厉归真前辈的事情,我父亲曾经和我讲过一些。虽然我也所知有限,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他选择走的,就是我们正在走的这条路!”(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