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不太受欢迎啊(1/2)
第159章 不太受欢迎啊
打猎之所以不发家,难的是找不到那么多山牲,难的是找到以后,怎么寻到靠近並猎杀的机会,难的是在整个过程中怎么保证自己的安全。
五六半这样的猎杀工具,要弹药有弹药,要精准有精准,在山上,就没有用它打不死的山牲。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建立在强大稳定的心理和精准的射击技巧上。
没有强大稳定的心態,遇事容易慌,手脚无措,再好的射击精准也发挥不出来,容易出事儿。
有好的心態,没有好的射击技巧,五六半这样的精良武器,在手中还不如烧火棍好使,遇到山牲,找到机会,打不准那也白搭。
打猎这么长时间,这是卫淮早已经明白的道理。
在枪法和心理都不断变得越来越好的时候,他开始变得更加喜欢並享受寻找猎物和直面猎物这一斗智斗勇的刺激过程。
当然,这並不是说,他看不上绳套、陷阱之类守株待兔的手段,因为他也明白,狩猎在很大程度上,也有天时地利的制约,得因地制宜,因需制宜。
就比如,春季的乾燥,夏季的枝繁叶茂,秋季的响叶子,要么是猎物很难留下踪跡,要么是枝叶给野物提供了极好的遮掩,要么是穿行中,不可避免地发出响动,惊动猎物·——·
在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陷阱、绳套就变得非常高效。
还有就是一些珍皮兽,如紫貂、水狗子,身上多个枪眼,都能让价值大打折扣,这种时候,不少陷阱手段,能为皮毛的完好提供最好的保障,枪就变得不好使了。
又如现在活捉马鹿,用枪打伤打残,卖给別人,所开的价必然也会低上许多,捉脚就成了很好的活捉手段。
卫淮在寻到猎物时,也在努力让其价值变得更大。
走跑山打猎的路子,他从一开始,就不只局限於吃肉,而是要靠此养家餬口,並儘可能让自己变得富足。
他算是全方位发展,只是更喜欢直截了当的收穫方式而已。
往依林林场送马鹿归来,卫淮在家休息,閒著没事儿,准备领著草儿到转水湖上去钓鱼。
屋子旁边的水泡子里就有鱼,草儿喜欢折腾这些事儿,老葛在放马的时候,
閒著没事儿,割了些王八柳条子,给她编织成一个口小肚大的小须笼。
草儿经常往鱼篓子里放上一些豆饼,然后將须笼拴了绳子固定在一旁灌木上拋入水泡子里。
须笼下到水底以后,鱼儿受豆饼诱惑,会从进去容易出来难的须笼口钻进去吃豆饼。
所以,只需等上半个小时左右,將须笼从水泡子里拖出来,里边总有收穫。
但用这种方法逮鱼虽然省事儿,但逮到的也儘是些手指长的小鱼儿。
卫淮看不上水泡子里的小鱼,但捕鱼,向来是在春、秋和冬季三季,夏季是属於休渔期,公社和生產队都不允许捕鱼。
卫淮也就没了去破坏这规矩的想法。
当然,他今天纯粹是为了休息放鬆,也没有想著要去大捞大捕,纯粹是领著草儿游玩一下,钓上几条鱼,问题不大,也不算坏规矩。
他从柜子里翻出一包缝衣针,在煤油灯上烧红,轻轻一弯就做成一个鱼鉤,
鱼线是用来纳鞋底的线,鱼竿是在木刻楞边上的树林里砍来的两米来长的树权。
卫淮做了两个,一大一小,大的自己用,小的交给草儿。
一听说卫淮要领自己去转水湖上钓鱼,草儿兴奋得不得了,拿了个罐头瓶子就跑外边草地上去了,等卫淮把鱼竿做好的时候,他也已经回来,瓶子里装了好几只蚂蚱,还有从生產队积肥的土肥塘里挖来的一条条粗大的蚯蚓。
卫淮见准备妥当,扛了樺皮船前往转水湖边,领著草儿坐上去,划到转水湖对面的树荫下。
靠近生產队这一面的湖岸,各家各户还有知青,经常在湖边钓鱼捞鱼,这种被经常惊扰的地方没鱼,所以,卫淮选择了少有人去的转水湖山子下边的湖岸。
到了地方,固定好樺皮船,一大一小两人,坐在树荫下的山石上,鱼鉤上掛了饵料,甩下鱼线。
湖里的鱼多,连鱼漂都不用,鱼鉤甩下去,要不了多长时间就有鱼咬鉤。
只要鱼线一动,轻轻一抬树权,一条斤半、两斤的鱼就被钓了上来,如此简单的工具,也不用任何技巧,轻鬆获取。
卫淮也就是隨手钓了五六斤的样子,事情太容易,反倒觉得挺无趣,就在树荫下歪躺著休息。
此时正值艷阳天,树荫下温暖而舒適。
不得不说,温暖舒適有很强的催眠作用,儘管昨天晚上和张晓兰製造强劲的风声,得到极大放鬆的卫淮睡得很好,但现在看著蓝蓝的天上飘著几朵白云,还是有一阵阵困意袭来。
他把手臂搭在自己的眼睛上遮光,想睡上一觉,但草儿那股子兴奋劲就不一样了,每钓上来一条鱼拖到岸上,必然咋咋呼呼地抱著跑去找他,让他看看自己的战利品。
睡不成了!
不管咋样,草儿高兴就行。
貌似也不能睡,他担心万一草儿掉湖里边—
只能就这么半睡半醒地养著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