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白头浪(1/2)
第227章 白头浪
一路过沼泽,三人身上都沾满又稠又臭的锈水,在將渔网上的鱼放掉,宋老三拿著自己的老洋炮去打野鸭的时候,三人都下了水。
洗了澡,顺便也把衣物在河水里洗了,摊晾在草地上。
只是那种染在裤子的锈黄色,怎么都洗不掉。
老葛也跟卫淮和孟川说了些关於宋老三的事儿。
宋老三是贫苦人出身。
人穷偏偏身体不穷,他老娘有本事儿,一连生了九个儿子,宋老三排行第三。
山东自古人多地少,生活实在难以维序,大哥带头,哥几个陆续来到关东,
落户在饶河,就以给富贵人家种地、放牧为生。
后来兵荒马乱,哥儿个死的死,亡的亡,只剩下他和老五存活在世上。
两人都没有成家,无依无靠,相依为命,后来开发北大荒,哥俩帮忙搬运过物资,也就在连队呆了下来,后来被评定为五保户,老年生活也算是有了保障。
两个老人以前都有名字,但是乡里人都以他们的排行为名,时间一长,连他们自己都忘了自己叫什么名字,又不会写字,也跟著別人一起叫起排行来。
老葛和他的相识,就是老葛隨著抗联的人,有一次转移到完达山的时候,撞见的,那时候宋老三打柴,遇到了黑瞎子,將他救了下来,也教了他一些跑山打猎的手段。
后来在宝清工作,老葛也曾有事儿到连队,跟他碰过几次面。
他一向敬重老葛。
说话间,只听得不远处传来砰地一声,没多久,宋老三提了两只野鸭子回来。
沼泽地里,一路过来,所看到的就数各种水鸟最多,在这地方吃肉,没有任何难度。
两个小辈识趣,让两个长辈说话,一个打理鱼肉,一个打理野鸭肉,宋老三这里这里也拿出平日里不怎么捨得吃的白面,擀了饺皮,一起动手包了不少饺子。
晚上美美地吃了一顿。
吃饱喝足,卫淮和孟川两人先上了炕,钻进狗皮桶里,很快就睡著了,只有两个老人,还凑在一起说著话。
第二天一早,卫淮是被突然一阵嘈杂声和“呱呱呱”的叫声惊醒。
下炕出门一看,一大群漫无边际的褐色大鸟腾空而起,成千上万,竟然形成了一片乌云遮蔽了太阳。
那是大雁。
兴安公社那边也能看到各种水鸟,但相比起来,比这里可少太多了。
这样的声势,是卫淮平生仅见,估计去了別的地方,根本就见不到。
大雁盘旋良久,才缓缓落下,东边又一片喧闹,一朵巨大的白云腾空而起那是天鹅,数之不尽的天鹅。
还有一群群绿头鸭从顶上飞过。
几万只?几十万只?
卫淮说不清楚,只觉得震撼无比。
在这里盘桓了一天,第二天三人再次上路。
这时候已经进入汛期,宋老三带上雨衣,穿了上胶靴,这是上船的规矩,多热都要穿。
那种大船他可开不小,能划的,也就是一条小掛船,送三人从七星河入挠力河,到完达山边。
天气非常晴朗,空中没有一丝云彩,阳光洒在人身上热辣辣的,河水似乎也磁磁地冒著水汽,河边油绿的青草隨风起伏七星河水流平缓,卫淮和孟川两人,都会划樺皮船,划这种比樺皮船还平稳的小船自然也不在话下,卫淮接过船撑子,將小船划得又快又稳,了半小时左右进入挠力河。
那一段河道是个南北向的大直挺,小船贴著山边轻快地穿过南山沟,向著上游走。
高高的西河岸上长著浓密的茅草,挡了几人的视线,无法看到沼泽里的景象东岸的山峰高耸挺拔,贴著河向南豌而去。
“老兄弟,要是有时间,领我们去看看莲泡唄,我跟卫淮这小子说,在这大沼泽里,有个如同仙境一般的地方,他不相信,让这两小子,长长见识!”
行到一半的时候,老葛忽然说道。
一听这话,卫淮就知道,老葛打的是让他提前看看莲泡周边情况的主意。
宋老三笑道:“这有啥难的,待会儿,就领你们走一趟莲泡,反正又没多绕多少路!”
约莫了半个点左右,在宋老三的指点下,小船拐进一条一米来宽的水沟,
水沟掩映在沟两岸搭合的茅草下,孟川在前边拨开茅草,卫淮在后用撑杆撑船,
在草丛里行进了七八米,突然眼前一亮,豁然开朗。
一面明镜似的大泡子呈东西走向呈现在四人面前,最宽的地方有七八十米,
就像一条宽宽的大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