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哑巴棒槌(1/2)
第229章 哑巴棒槌
临到傍晚的时候,已经深入山里八九十里地的样子。
一路进山,三人几乎没看到任何人为破坏的痕跡,就即使有,那些老旧的刀斧痕跡,也是多年前放山人留在山里边的。
选择落脚的地儿,其实和鄂伦春人在山里选择营地的情况差不多。
天气炎热,又是雨季,选择在一处靠近溪流的缓坡上,防著溪流的同时,还得用水方便。
这一晚,时间来不及,也只是简单搭了个撮罗子,在里面拢了篝火,掛上吊锅,用带来的肉乾和黄米煮了稀饭,简单对付。
別说著腿上了年纪的老葛,就连卫淮和孟川两个跑山人,这一路进山,也都累得够呛。
吃过饭后,都没太大的心情说话,三人天未黑就早早睡下。
第二天,也没有动的心思,三人睡了自然醒,等精神头养足了才从狗皮筒里钻出来。
山里雨水大,只是简单弄个撮罗子,住著不舒服,在山里呆的时间不短,下午的时候,两人让老葛继续休息,卫淮和孟川则是动了斧头,砍来一些手臂粗细的小树,搭了个宽的马架子,以篷布盖顶遮风挡雨,並在里面简单用木头搭了离地的木床,铺上松针,让人能休息得更好些,
然后,两人又到周边山里寻著枯树,砍了不少柴火背回来备著。
老葛得到充分的休息,精神头好了很多,在晚上吃过饭以后,给自己卷了旱菸点上:“我们这是已经到了地场儿,走吧,到外面,我跟你们好好说说,怎么铺棍儿。之前只是口头说,我也说不太明白,现在直接做给你们看,更直接些。”
马架子所在的位置,是老葛亲选的地儿,后边的山坡,就是明天抬棒槌的地儿,之后的时间,就是以马架子为中心,在周边山里搜寻。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三人到了外面,先是按照老葛所说的,寻了三根高过肩头的铁梨木做为快当棍,稍加修理后,一人拿著一根。
“铺棍儿,就是由行路时的纵队变成横队,我当把头,以我站的地场为准,
二棍儿就站在我左手边一米五的距离,也就是快当棍的长度,距离能小不能大,
一定要你的棍儿刚刚碰到我。
就这样,三棍儿,四棍儿以此类推,像军队一样一字向我看齐,面向前方。
你们都站住,先看我走棍儿老葛说著,上前示范。
只见他右胳膊自然下垂,横端著木棍儿,木棍儿压著草稍,人慢慢地往前走。
快当棍儿也平著向前推移。
走了几步,老葛回头看著两人:“如果有棒槌含在草丛里,这样就容易发现,我走出一米远,二棍儿开始走棍儿,走棍儿的速度要和我一样,快慢都不行。
二棍儿走出一米远,三棍儿开始走,直到边棍儿。
你们好好看,我走过去就踩出一条小路,二棍儿地棍子头就贴著小路的路边走,不能甩出空挡。
两眼一面看著草丛,一面瞄著路线,控制速度,与我保持距离,每个人都要这个样子,走路急的要压一压脚步。
为什么叫找棒槌叫压山,就是这样,用部队的说法,那就叫地毯式的搜寻。
这山里肯定有棒槌,但抬棒槌,那干的事儿说白了,就是大海捞针,横衝直撞碰运气,固然也有人寻到过棒槌,可真要有大收穫的,绝对是这样细细密密找出来的,这是多少老辈人总结出来的经验,求的就是一个仔细,就是一个耐性,
任何地方都不能放过。”
都亲自示范了,以卫淮和孟川的灵泛,又岂会不懂。
那么长时间,两人跑山打猎,耐性自然也不用多说。
老葛跟著又说道:“没事儿的时候,谁也不许说话,专心寻找棒槌,如果谁先发现了棒槌並確定,就高声,一定要高声,让大家都能听得见,大喊一声:『棒一槌----!』”
他说著,放开喉咙,响亮地大喊,那个槌字拉得很长。
“这叫喊山,是最重要的规矩,每个人必须做到。大家听见有人喊山,立刻站在原地不动,一起大声问:『什-么-货---』,这叫问山。
喊山人要大声报出棒槌的名称来,比如是四匹叶,你叫大喊『四-匹-叶---
这叫报山。
大家接著高声祝贺:快-当---!这叫贺山。
这个时候,大家光是高声问贺,站在原地不能隨便移动,等我发令说『住棍儿!把棍儿立住!』所有人都把快当棍儿插立在右脚边,一定要插牢靠了,立不住不吉利。
等我说『大家过去看看吧!』这时才可以聚拢过去,特別是有新手,要让新手好好看看,认一认棒长什么模样。
要是新手首先发现棒槌,不敢確定,千万不要乱喊,喊错了叫『诈山”,那是要受惩罚的,怎么办呢,可以轻声唤我,大家住棍帮你辨认,等我確定了,你们就可劲地喊,越响亮越好。
若是超过四匹叶的大货,挖的时候,所有人在边上护著,防止有人惦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