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盘算(1/2)
第422章 盘算
大概是看青时间长了,作息时间顛倒,今天从双河农场回哈尔滨,卫淮一路上昏昏欲睡,反倒是现在,精神得不得了,怎么都睡不著。
老葛和孟川都已经起了鼾声,他还在睁著眼晴看天板。
想著今天关於昌庆馆的事情,卫淮越想越多,越想就越睡不著。
但有一件事儿,他算是彻底明了了。
在狗子沟种人参,因为有姚天泽父子俩的关係,本是偷著进行的事情,在后来变得光明正大,没有人会多说一句。
而现在,在哈尔滨,有了王大爷父子俩的关係,一个地段绝佳並且经营得火爆的馆子,也能唾手可得———
这个世界,就是一个人情关係网,有了人脉,总有很多不可能的事情,变得轻而易举。
似乎,可以藉此好好发挥一下。
嗯,这关係人脉,还要弄得更牢靠一些才行。
参宝是值钱,但能藉此得到更多,那就值得。
他也捨得。
直到后半夜,卫淮才迷迷糊糊睡著。
等一觉醒来,发现王大爷已经在宾馆房间里了,正在跟老葛、孟川嶗嗑。
他今天换上一套蓝色的对襟大褂,看上去就像一个普普通通的隨和老人,但身份地位在那儿放著,哪怕已经退休了,依然非常有分量。
这当然也跟他背后错综复杂的人脉关係有关。
“川哥,王大爷都来了,咋不叫我!”
卫淮有些不好意思。
“本来我是想叫的,但葛大爷说你昨天晚上翻来覆去的,肯定没睡好,说让你多睡一会!”
孟川挠挠头:“多睡会儿就多睡会唄,没啥!”
卫淮看看外面,见太阳都老高了,他赶忙起床穿衣,简单梳洗打理后:“到饭点了,去吃饭!”
几人也没有乘车,像是散步一样,不紧不慢地前往八道街。
到了昌庆馆的时候,见幡子摘下,大门紧闭,卫淮愣了一下:“没营业,这是跑了?”
王大爷淡淡一笑:“跑——-那也得他宋昌庆有这个胆才行!”
卫淮走到窗边看了看,见昌庆馆里边確实有人,一帮服务员和厨师,就在大厅里各自拖了椅子坐著,一个个沉默著没有说话。
他们大概也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
见状,卫淮推门走了进去。
在柜檯里坐著的宋昌庆赶忙迎了上来,一副恭恭敬敬的样子。
卫淮拖开桌旁的椅子,招呼老葛和王大爷坐下,这才看向宋昌庆:“宋老板,过了那么长时间,考虑清楚了没有?”
“考虑清楚了!”
宋昌庆应了一声,转回柜檯,提来一个包,打开后,里边是一沓沓的大团结:“这是那十万!”
另外,他又拿出一个公文皮包:“这是店里的营业执照和馆子的房產证这个事儿,得去工商和地管所才能办理转让手续。只是—“
卫淮微微点了点头,不得不承认,这宋昌庆是个识时务的聪明人。
“只是什么?”
“这些服务员和厨师——
“留下吧,以前干什么的,现在接著干什么,工资各方面的情况也照旧,毕竟馆子到我名下,也是要经营的。
当然,你们若是有好的去处,或是不愿意再跟著我乾的,你把他们该得的工资结清了,离开就是。
若是愿意跟著我乾的,我也保证,不会亏待你们,每人每月的工资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十块。”
能在掛四个幌子的馆子里做事儿的,卫淮相信他们有足够的水平,这样一帮人,真完全放走了,想要再找回来,可不容易。
卫淮扫视著一帮人:“你们谁是大堂经理?”
一个三十多岁的,长得挺有韵味的徐娘站了出来:“我是,我叫谢惠欣。”
卫淮仔细打量了他一番:“你愿不愿意跟著我做?”
谢惠欣看看宋昌庆,又看看卫淮等人,最后点点头:“愿意!”
“很好———”
卫淮扫视著一眾人:“有谁愿意继续跟著我做的,到大堂经理那里去登记一下。”
见谢惠欣去拿纸笔,一帮子服务员和厨师,都跟了过去。
倒也没多长时间,登记的名单送到卫淮手里。
卫淮扫视了一下,心里多少有些高兴,昌庆馆的所有职员都留了下来。
他当然也明白其中的原因,一是工资涨了,二来,这些人干的就是这行业,
每天迎来送往,自然也通人情世故,卫淮有更厉害的后台,跟著他混,自然是没问题的。
“还没吃饭呢,先好好张罗一顿饭菜,大傢伙一起好好吃一顿,然后歇业三天,我得换个招牌,三天后,咱们正式开业—-现在这个名晦气!”
卫淮说这话的时候,转头看向王大爷:“大爷,帮忙给馆子取个名唄!”
王大爷想了想:“要我看,就叫食乐馆怎么样?食代表食物、美食:乐代表快乐、欢乐,下馆子,不但要吃好,还要吃高兴了,你们说是不是?”
卫淮想了想:“好名字,就用这个!”
顿了一下,他接著冲一帮服务员和厨师说道:“你们先去忙吧,我和宋老板去把手续给办了,等回来的时候,应该也准备得差不多了———走吧,宋老板!”
宋昌庆满脸不舍地看看自己的馆子,最终嘆了口气,跟著卫淮走出馆子。
临出门之际,王大爷叫住他:“宋老板,事情办完了,你就走吧,別再出现在城里,也別再耍什么招,以后老实做人吧。”
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是很郑重的警告。
宋昌庆听得一阵心惊,但事已至此,好岁还能保住脑袋,还能拥有一个自由身,他知道轻重:“我记住了,今天晚上就领著一家人离开,不再回来!”
转让的事情很简单,之前不允许农民进城做买卖,现在政策放宽了,只是找到有关部门,改个名字、按个手印、印个公章的事儿。
这里本就靠近中央大街,有不少办公部门,前后了半个多小时,卫淮就拿著署了自己姓名的营业执照和房產证回来。
而在昌庆馆,三桌好酒菜也已经摆好。
吃饭的时候,卫淮也顺便跟那些服务员、厨子和管子的几个管理好好认识了一番。
直到酒足饭饱,送走王大爷后,馆子的事情告一段落,
接下来的三天,卫淮和张晓兰让一帮子服务员和厨子,將馆子好好打理一番,他自己去找了城里的木匠,用一块原木,重新做了一块写看“食乐馆”三个字的牌匾,换下了昌庆馆的招牌。
第四天早上,一串鞭炮响过,食乐馆正式开张。
还是以前的菜品,还是以前的味道,只是换了主人。
卫淮等人在这里看了两天,正式经营下来,所得的收入让他欣喜不已,除去一应开销,每天的纯利润有两百多块。
这已经是一笔不少的钱了。
要知道,这时候普通人的工资不过四五十块,店里的菜餚,牛羊肉冷菜也不过一块多钱一份,汤菜普遍就是五六毛钱,也就是热菜贵一些,三四块钱就能吃上油大虾。
二十元一桌的饭菜,那就是能上茅台的了。
现在的茅台,八块四一瓶。
这么算下来,一年就单是这个馆子,就能有六七万的收入,已经很不错了。
所以,宋昌庆说他这两年经营下来,除了在馆子上的,只有十万,拿不出更多的钱,这一点卫淮相信,就即使有剩余,也不会多了。
也在这段时间,他听馆子里的厨师说,宋昌庆最开始的时候,就是个摆摊卖滷鸡的,一步步混到有了自己的馆子,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只是,他似乎有些飘了,仗著积累了一些人脉,加上自已的小舅子不混正途,他也以他们为枪,没少干坑蒙的事情。
这次碰到卫淮,算是踢到了铁板上。
这些话听在卫淮耳里,记在心里。
他很清楚,若是没有王大爷这层关係,自己也不可能那么容易拥有这些。
说白了,不管干啥,都是大鱼吃小鱼的江湖。
为避免走上宋昌庆的老路,还是得慎行。
馆子本就是人来人往的地儿,一家馆子,有些什么背景,是很容易传开的事情,卫淮倒是不担心食乐馆的经营,採买有专门的人,管理大堂营业的有大堂经理,后厨后掌勺的师傅领著,身为老板,也不需要每天盯著。
老葛、张晓兰和孟川已经出来不少时间,惦记著家里的三个孩子和两只猎狗,卫淮准备回去看看。
他还惦记著双河农场的那两只熊崽子。
等著把派出所收缴的猎枪、枪证拿回来以后,卫淮把事情跟馆子管事的几人交代一番后,动身启程。
当然,这种事情,也不可能就做个甩手掌柜,在坐著班车前往齐齐哈尔的时候,卫淮盘算一番后,衝著张晓兰说道:“媳妇儿,回去后休息几天,你去公社办一下粮食关係,在哈尔滨城里,你比我熟,之前你不是一直觉得没事儿做嘛,
这下有活干了,馆子交给你管著。”
“那孩子咋办?”
“那还不简单,给草儿办转学,还有卫东、卫北,也跟你一起来哈尔滨,別的不说,单是在城里,见识也会更多一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