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非去不可(1/2)
第436章 非去不可
在馆子里简单吃饱肚子,卫淮、孟川和老葛三人直接前往城里的天鹅出租汽车公司,
钱叫了辆“小霸王”送三人回黄岭。
了高价,换来的结果,是两个司机轮换著日夜兼程,一路朝著黄岭飞奔。
原本坐火车或是坐货车,兜兜转转至少两天才能走完的路程,在第二天早上就抵达。
这一路上,摇摇晃晃,卫淮和孟川还好,老葛被顛簸得直接就腿脚不听使唤,下不了车子,还是卫淮给背下来送回屋里炕上的。
等卫淮去找过董启元,还要前往渔丰,卫淮跟两个司机商量,接著用他们的车,让他们在家里休息,等自己回来。
难得有这样赚外快而且赚得不少的好机会,两个司机稍微一商量,欣然答应下来。
卫淮又另外安排孟川到公社铁匠铺,打制一些铁箭头,准备一些箭矢。
要到毛子的地盘,再用简单削尖的木箭,显然不够用。
孟川也是会用弓箭的人,他知道箭矢该怎么做,
一路坐车,昏昏沉沉的,处於半睡半醒的状態,下车活动一会儿,卫淮整个人就清醒了,趁著时间早,他牵来踏雪,系上马鞍,背了双管猎枪,顺著沿江的国防公路,赶往漠河村。
原本他倒是想让司机送他跑这一趟,但想著等找到董启元,不管他答不答应,都会立刻动身前往渔丰,路程更远,两个司机本来就熬夜开车了,也需要好好调整下状態,不能在路上出问题,得好好休息。
那么长时间不见葛正宏回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情况,事情显然也急不来,但卫淮知道,自己能早点行动,能早点將葛正宏找回来,老葛也能早点结束心里的煎熬。
儘管他觉得,將人找回来的希望很渺茫。
但事情,总该去做。
当然,他更期盼,等到了渔丰,能看到葛正宏已经回来了,那是最好。
这傢伙,在渔丰那几次照面,卫淮已经感觉出,他对金钱的渴望了。
得知毛子那边也有棒槌,而且少有人去採挖,那种事情,莫说是葛正宏,就连卫淮想想,都觉得心里火热。
冒险过江,倒也不足为奇。
他甚至觉得,若是自己也在完达山,隔江就能看到对面的山岭,有机会的话,也会冒险去对岸闯荡一番。
兴安乡对面的外兴安岭,卫淮也不止一次去隔江观望过,遗憾的是,这边没有棒槌,
至於跑山打猎,冬季的时候,有不少野物踩著冰面过来,甚至在春夏季,还有游泳过来的,大兴安岭这边都还有很多地方没去过,也就没有去冒这种风险。
一路上,卫淮纵马狂奔,从兴安乡到如今已经更名为北极村的漠河村,他去过一次,
路道也熟悉,並且,公路比早些年还要好得多,在傍晚的时候抵达。
进村的时候,隨便找了路道边的人家一问,得知董启元在村里也是出了名的炮手,现在不是狩猎时段,也就进山捡拾点蘑菇,到地里干点农活,人是在家的。
问清楚董启元家的屋子所在,卫淮立即寻了过去。
到院外的时候,看到董启元在院里打木柴秤子,他先叫了一声:“老哥,在家呢!”
董启元听到喊声,朝看院外看来,直到卫淮在院外勒马停住脚步,翻身下马,他似乎才想起来,忙著打开院门:“卫淮,原来是你啊,稀客啊,快请进!”
卫淮將马拴在院外,走了进去:“那次在山里相遇,到现在已经有几年了!”
“是有几年了,看上去你变化不小,我差点没认出来!”
董启元爽朗地笑著:“我去年冬天还到你们在山里的对子房那边去过,对子房还在,
参田没了,没能遇到你们。没种人参了?”
“那年雨季,大雨小雨接连下了很长时间的雨,偶尔雨停,又是暴晴,那样的天气,
太容易生病了,参田只是十多天的功夫,叶片、茎秆上,都开始生黑斑,落叶,芦头也变得稀烂,止都止不住,只能提前採挖了,后来就不敢再种了。”
卫淮摇头嘆息:“老天不赏饭吃,没办法。”
“唉-种地就是这样,得老天给面儿,要不然,別说是种娇贵的人参,哪怕是到处都种的麦子,也能让你颗粒无收。”
身为山里人,董启元自然也懂农村人的艰难:“你咋有空过来啊?”
卫淮直言:“老哥,我这趟是专门过来找你的。”
“找我?是啥事儿,只要老哥能办的,肯定给你办得妥妥帖帖的。”
“事情是这样的——”
卫淮將事情的前因后果说了一遍,这才说了来的目的:“我们准备过江,到毛子那边去找人,可是我们不懂俄语,懂俄语的大爷又年事已高,腿脚不便,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你,你是跑山打猎的好手,又是俄罗斯人,通俄语,过去那边,找人探听情况,会更方便些。
老哥,我知道这事情风险很大,不能勉强,你考虑考虑,能不能去。
当然了,若是能去,需要什么报酬,你儘管开口,只要我能满足的,都行!”
原本卫淮以为,董启元会很为难,没想到,他想都没想就点头答应下来:“我还以为多大的事儿,能去,咋不能去啊!
实话跟你说吧,每年封江后,我都会去那边溜达几趟,跟玩似的,甚至在那边,还有几个朋友,他们偶尔也会悄摸著过来。”
卫淮一下子瞪大了眼晴:“对面不是驻扎著很多毛子兵嘛?没那么容易吧?”
“毛子是有驻兵,但是沿江一路过来,你也看到了,隔著老远才有一个瞭望塔,那些瞭望警戒塔,有的有那么三五个人,有的根本就是空著的,只是隔一段时间有人来巡查一遍。
那么长的边境线,人员都分散了,而且,兵多的地方,也主要在人多的城镇周边,毛子那边跟咱们这里不一样,咱们这边可以说是全民皆兵,他们不是,才懒得管这些小事。
再说了,对面对毛子来说,是远东地区,他们的发展重心,主要城市就不在这些深山老林里。
他们本来人就少,那么大面积,根本就顾不上来。
你以为他们能像咱们这边,大批量的垦荒兵团直接入住,多少年没人进入的深山老林能变林场,就连人见人愁的大沼泽也能变成肥由。
他们就没那人手,也没那能耐搞这些事儿。
你知道他们怎么种地的吗?只选著那些平整的开出地来,动用机械,別看著面积老大,但是一年只种一部分,之前种过的就荒著长野草,隔上两年,火一烧,又种一次“
那些大豆啥的,种得稀稀拉拉的,也就是地块大,能有些收穫,要换到咱们这边这么搞,得饿死,他们就不是啥种地的料!”
董启元像是很了解毛子那边一样,侃侃而谈。
也正是他这般轻鬆,让卫淮犯难的心绪,稍稍轻鬆了一些。
“毕竟事情不小,还是得小心谨慎些·既然老哥能去,说说报酬吧,不能让你白跑一趟,还有就是,咱们这趟过去,可能要在那边呆不少时间!”
无论如何,事情都得说在明处。
董启元也只是在受伤的时候,在对子房里借住了一段时间而已,卫淮和孟川,確实对他有些照顾,但那情分,也只是居於对子房里存放的那些粮食、肉乾啥的。
说起来,只能算是小恩小惠,还远没达到能让人卖命的程度。
事情还是要弄得实在些好。
董启元想了想:“你那里还有没有人参—我年前去对子房,本来寻思著找你,看看能不能弄几支好点的人参回来泡酒—”
“人参参田里种的那些,上不了台面,等回来,我给你准备两支从长白山抬来的五匹叶老山参,你看咋样?按收购站的收购价,怎么说也能值个三四千块钱,若是放到外面,还能更值钱。”
卫淮没啥捨不得的:“话又说回来,毛子那边不就有棒槌吗,说不定过去了,咱们在林子里就能遇到,小事儿,现在正是放山的好时节。”
“这个主意不错·你啥也不用给我,就当我跟著你们到毛子那边去放山好了,正好,我还没去放过山呢,你们是放山老手,跟你们去见识见识,学习学习,也不错!”
董启元身为俄罗斯人,自己张口闭口毛子,听得卫淮有些想笑。
卫淮强调:“主要是找人—”
“我知道,咱们可以找到人了,再去找棒槌,去一趟也不能空手而归是不是,毛子那边的东西,咱们能一点是一点,跟他们客气啥!
要是没机会抬棒槌,回来后再说。”
“那事情就这么说定了—老哥,可得跟家人说清楚。””
“这事儿你不用管,我怎么说也是一家之主,一句话的事儿啥时候动身?”
“今天晚上我是回不去了,得在你这里叻扰一晚,明天一早就走,到黄岭我家里去坐车,直接前往渔丰,到了那边,我还得找人,好好探探情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