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事先声明(1/2)
第437章 事先声明
“正宏是跟两个七里沁子村的赫哲族人,从饶河县下滩渔村,渡过乌苏里江,到毛子——.毛子那边去的。”
大概是看到董启元一副毛子的面孔,葛正宏说毛子两字的时候,显得有些犹豫。
七里沁子村?
赫哲人?
卫淮隨著老葛来完达山这边抬棒槌、取金砂,在山里遇到过老付的时候,老葛讲过这个村子。
尤其是说起村里的土匪头头尤德荣的时候,重点说过这个赫哲族歷史中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汉奸土匪。
赫哲族人有史以来都是以打鱼、打猎为生,因此养成驍勇强悍的民风,歷史上还曾经反抗过清王朝的统治。
清政府为了化逆为顺,大量徵用赫哲人为兵,一来增加军队战斗力,二来削弱赫哲人的反抗力量。
很多赫哲人隨清军到別处驻守,后面又经歷几次大瘟疫、战爭、迁徙和民族融合看,
使得赫哲人越来越少。
刚解放的时候,赫哲人只有五六百,成为当时人口最少的民族。
小龟子当年祸祸东北,深知赫哲人个个会使枪,人人勇猛的特性,对赫哲人实行了控制、利用和摧残的政策。
比如,控制烟土生產,得由他们统购统销,不允许私人种植、收藏、买卖,让然后发放烟票鼓励吸食。
也正是因此,许多赫哲人都染了癮,不得不被小龟子掌控。
小龟子这一毒招一箭双鵰:一来用烟土摧毁国人体质,瓦解反抗斗志;二来最大限度地搜刮民財补充军费。
另外,小龟子还以不被抗联获得武器为名,没收了所有赫哲人的枪枝弹药。
没有枪枝就无法打猎,赫哲人联合起来跟小龟子交涉,小龟子又立马换了一副面孔,
以照顾赫哲人生存为慈善仁心,发还一小部分枪枝,让他们组山林队,从此让赫哲人在他们的监控和指定下集体生活。
为了防止赫哲人和毛子有往来,还把黑龙江边的赫哲人迁移到远离边境的地区,
叫“归部落”,並要求所有居住在山內的散户和小屯都要並屯到山外,为的就是孤立抗联。
后来,因为距离狩猎地点太远,在四二年的时候,借看归村並屯成立山林队,一部分赫哲人迁居到七星河和挠力河匯集的三岔河口,在挠力河东岸的高台平地上组建了七里沁屯,又被小龟子叫做“永安村”。
原来归宝清管辖,后来又改为饶河县治下。
这地方是个要地,站在这个形似嘴唇的凹口两边山头上,完达山东南、西南的沼泽地,都在小龟子的视线之內,抗联的供给、运输、通讯都要从这边进进出出,住在七里沁屯的这些赫哲人,在小龟子的控制下,成了小龟子监控、围剿抗联的工具。
而尤德荣这个土匪韃子,是在打击小龟子胜利后,散布谣言说凡是在山林队、归部落给小龟子做过事儿的人,都会被追究、清算,在尤德荣的欺骗、恐嚇下,组织土匪武装。
跟座山雕一样,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七里沁子屯被尤德荣掌控,被改名叫七里沁子村,又被外人叫做韃子营,甚至还被他们占领过同江县城。
老葛在抗联待过不少日子,对这方面的事情很了解。
但也正因为卫淮听老葛说了那么多,才会在听到七里沁子村的时候,显得有些敏感,
儘管这时候的七里沁子村,早就已经拆了,被蒿草掩盖,赫哲人分散到別的聚集点,比如靠近乌苏里江的西林。
在他看来,这些渔猎在边境,如鄂伦春人那样淳朴的赫哲人,更多了许多复杂的成分。
葛正宏跟那两个赫哲人搅合在一起,不免令人担忧。
卫淮只是问了葛常青一句:“你是怎么知道他们从饶河下滩渔村渡江去毛子那边的?
r
葛常青连忙说道:“正宏进山抬棒槌,是跟村里另外两个小年轻去的,在山里转了十多天,一无所获,这才在山里遇到那两个赫哲人。
几人碰面,在山里说起抬棒槌的事儿,都说在完达山里边找不到棒槌,就有一个赫哲人说,听祖辈说老爷岭那边,棒槌也很多,还说东北这边抬棒槌的人再多,也过不去那边,要是能过去,不用像在这边那么费劲,就能有大收穫。
过去找上一个月,搞不好弄回来的棒槌卖了钱,够吃半辈子。
几个小年轻相互一怂,就往饶河县那边去了。
他们在县城准备了些东西,在渔村偷了条小渔船就准备过江,准备上船的时候,跟他一起的两个同村人生怕过去后再回不来,打了退堂鼓,就看著他们三人划著名船,在夜里过江去了。
而这两个村里人,则是因为又买了些物资,又继续到山里放山,这次运气好,找到几个四匹叶棒槌,这才带著回了村子。
我一看他们回来了,没见正宏,问了才知道他们过江去了,这前前后后都老长时间了,一直不见踪影,我担心他出事儿,最后只能去找我父亲,他有关係,看能不能帮忙问问,想想办法。”
卫淮听了这话,笑一声:“有事了,你才想起葛大爷,咋不想想葛大爷在渔丰的时候,你们是怎么对他的。
让我看在老爷子的份上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你们还真好意思说。”
被卫淮一,两口子红著脸,愣愣地说不出话来。
葛常青跟著老葛去过哈尔滨食乐馆,他这才知道老葛的份量有多大,也才知道卫淮如今已今非昔比。
儘管心里恋著话,他也不敢在这求人的时候多说什么。
“行了,你们赶紧去找人,就是跟他同去的那两个,无论如何,请他们领著我们往饶河县那边跑一趟,我要知道他们是从哪里过的江,往哪个方向走,这样,帮忙指认一下,
我才能有个更靠谱些的寻找方向。
话说在前头,那边山岭不小,又有毛子,你们也清楚现在是什么情况,事先声明,我没法保证一定能將葛正宏给找回来。
別到时候我没找著人,又给我屁话一堆。
说句直白点的话,这事儿,跟我没半毛钱关係,之所以来了,还冒那么大风险,是因为葛大爷,也是因为葛正宏在大爷待在渔丰的时候,葛正宏对大爷还不错,绝不是因为你们两口子。”
在卫淮看来,一家子妻离子散,属实跟老葛没多少关係,並不是老葛生而不养,而是当时的时势所迫,每个人的命运都被裹挟著不断地偏离原来的生活轨跡。
卫淮仍记得,老葛在黄岭那个水泡子边上回想当初留下阿娜斯塔西婭的情形,记得老葛站在江边观望对面毛子村落的情形,记得在渔丰无意中撞见阿娜斯塔西婭老葛那激动的情形。
老葛有大半辈子的时间,一直在惦记著他们母子,也在儘可能地寻找著他们母子。
好不容易的团聚,本该其乐融融,却终究因为上了年纪、腿瘤,没有给他们带来令他们满足贪慾的好处而被嫌弃当初接走老葛的时候,当著老葛的面,卫淮不好说他们什么,现在却没那些顾忌。
两口子被卫淮说得脸色青红不定,但也识趣地不哎声。
却听卫淮接著说了一句:“另外,把葛正宏最后穿的,没洗过的鞋袜、手套之类的东西,给我找一样来!”
“要这些东西干啥?”
葛常青有些发愣。
卫淮耐著性子:“我到了那边,要找到葛常青,只有两个法子,一是靠找人打听,二是靠猎狗寻味儿。虽然时隔那么长时间,那些最初留下的气味早已经分辨不出,但总要试试,说不定会偶然间碰到。
对了,家里边有没有葛正宏的照片?
“有!”王月霞抢先回应。
“照片也给我一张,带著到毛子那边,方便找人打探!”
卫淮都不知道该怎么描述葛正宏的外貌特徵,就即使勉强描述,也不知道会被想成一个什么抽象的模样。
有照片就好办多了,给人一看,就知道见没见过。
见葛常青两口子还傻傻地站在一旁,卫淮越看越来气:“还傻站著干啥,赶紧去找人啊,难道还要我留你们坐下来一起吃顿饭?”
葛常青和王月霞这才反应过来,一起匆匆出了队部招待所。
卫淮也不再去管他们,只是忙著招呼孟川、董启元、两个司机和李楷喝酒:“今天晚上都吃饱点,晚上好好睡一觉,明天一早得抓紧时间赶路,要辛苦你们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