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捕鰉鱼?(1/2)
第439章 捕鰉鱼?
按照董启元探听回来的消息,红亚尔是毛子在比金河畔的一个城镇,而比金河,是乌苏里江的一条支流。
也就是说,顺著比金河往下游走,经过比金这个毛子的城市,就能进入乌苏里江,而对面就是饶河县城。
卫淮大概估计了一下,他们进山的路径,其实就一直在比金河的左岸,向东搜寻。
这至少让卫淮明白,哪怕在山里边麻达山了,有这条河在,就有一个回去的依据,
既然已经临近毛子的人口聚集地,这边也有不少跑山打猎、抬棒槌的毛子。
眼下没了搜寻的线索,大概最好的法子,就是问这些在山里穿行的人,看看有没有可能看到过葛正宏。
想必葛正宏他们也不敢贸然进入毛子的城镇。
儘管董启元说这边也有鄂伦春人,但终究还是有区別,被人认出並抓捕,往好的方面想,被移交红十字会,交接回国內,往坏了想,隨便扣上个名头,那就会是个要命的理由。
那么长时间不见葛正宏他们返回,卫淮也只能偏向坏的方面想。
甚至他还想过,葛正宏他们会不会已经死在这边山里了。
三人简单商量后,乾脆沿著河畔,朝著红亚尔方向走,更多是在注意著山里边的动静。
临近傍晚的时候,他们文在山里边看到两个挎看猎枪,在山里边转悠的毛子猎手。
虽然顶著个鄂伦春人的身份,但卫淮並没有鄂伦春人的面容特徵,为了稳妥起见,他还是选择避让,只让孟川和董启元相互照应,靠过去打探消息。
两人回来之后,告知无果。
接下来六天的时间,三人就以看到户体那个窝棚为中心,扩大面积的搜寻,逢人就问。
那么多天,马不停蹄地在山里穿行,儘管没有打猎,只是单纯地搜山,別说人了,就连黑炭、馒头两条猎狗,都显得有些萎靡不振。
卫淮不得不停下来,准备好好休整两天再说。
连日来,吃的全是野猪肉、跳猫子、野鸡之类的食物,又大多是烤肉,顶多是用带著的饭盒,煮点蘑菇之类的汤水,时间长了,嘴巴里边燥得慌,孟川更是上火了。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看来,得弄点麵食换换口味才行!”
董启元也不好受:“总觉得身体像是欠缺点什么,天天吃肉,我居然会想念家里的麵条、饺子、面片汤啥的。
小卫啊,这里离红亚尔不远,要不,我去弄点麵食回来?”
“怎么弄?咱们又没有这边的钱,想买也没地儿!”
“没钱,但山里有野味啊,咱们弄点野猪肉啥的去换总行吧,或者,打几张皮毛去卖了再买也行。”
“主要是,贸然进入毛子的城镇,会不会太冒险。”
“没事儿,你在山里等著就行,我跟孟川去,反正他说鄂伦春语也不会轻易引起別人的怀疑,不说汉话就行。”
卫淮看看两人,见孟川也有这方面的想法,他点点头:“那咱们试试吧!”
见卫淮应允,两人也都变得欣喜,各自提了猎枪、弓箭,开始在山里搜寻。
了大概两个小时的样子,卫淮在红松林子里,在董启元和孟川的帮助下,射下三只灰狗子,还运气极好地看到一只在树干上绕著圈追逐灰狗子的紫貂,被黑炭、馒头蹲守著不敢下树,也被卫淮给射了下来。
有这一张紫貂皮就足够了。
回到窝棚,三人动手剥了紫貂皮和灰狗子皮,卫淮將肉餵给两只猎狗,孟川和董启元则带著几张皮毛朝著站在山巔就能看到的红亚尔赶去。
在等待两人归来的时候,卫淮就在山沟里的窝棚边守著带进山里来的猎囊,
早上出发的董启元和孟川,在临近傍晚才回来,一人带著个脸盆大小黑乎乎的东西回来。
自己就有馆子在哈尔滨,卫淮当然见过这玩意儿:大列巴,一个至少有四斤,是真有脸盆大小!
本质上来说,大列巴其实就是巨大的麵包。
只是,让卫淮没想到的是,之前在哈尔滨吃列巴,鬆软香甜,而毛子这边的列巴,浅尝之后,他只有一个体验:硬!
与麵包店那些软糯香甜的小可爱们比起来,毛子这边的大列巴的味道实在是朴实无华,空口吃还有点扎嗓子。
这玩意儿,无无油没有馅料,能清楚地看到里边有小麦麩皮,一股子咸酸味,还榔硬榔硬的,非常费牙口。
“我听说哈尔滨的列巴製作方法,还是早年间来哈尔滨修中东铁路的毛子带过来的,
咋弄得还没有哈尔滨的列巴好吃?”
卫淮翻看著用刀子切下来的一片黑列巴:“这玩意儿,用刀伺候,都得侧刀口刃好点才行!”
这话把董启元逗笑了:“对於毛子来说,列巴是主食,很多麵包的原料就只有水、麵粉、酵母和盐巴这四样东西,他们用来配奶酪、醃菜、果酱等东西一起吃,而且,往往在吃之前,还需要再加工一下。
毫不夸张地说,他们烤一次麵包,尤其是在冬天,得吃六个月,冬天的时候,用斧头砸碎麵包,在水里泡不少时间才能吃。
他们这边,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烤麵包的麵包炉,需要列巴的时候,要排队去烤,为了省时省力方便存放,就弄出这种大號、坚硬的列巴。
其实刚出炉的时候,也挺鬆软,只是时间一长,就硬了。
就跟咱们的窝窝头没啥区別,无非一个烤,一个蒸。”
董启元对这些东西了解得不少。
卫淮也没在这问题上个纠结,他更关心的是:“你们这次到红亚尔,有没有遇到什么情况?”
回答他的是孟川:“没有遇到什么情况,感觉跟在我们那边进入一个城镇差不多,老董的俄语说得是真溜,估计那些帽子只是把我们当成周边村落的村民。
这列巴是在一户人家用貂皮换的,另外,那人还给了我们不少这边的钱还算实诚。”
孟川从兜里掏出些毛子的纸市晃了晃。
卫淮接过去看了看,只是看了个新鲜,又递给孟川装著。
却听董启元说道:“我们顺便在红亚尔边上拿著照片,问了不少人,但没一个说看到葛正宏的。小卫,你说他们有没有可能,就没往这边来?”
“有这可能!”
卫淮点点头:“比金河河面挺宽,水流也大,没有船的情况下,想要渡过河到右岸,
可不容易,葛正宏他们被熊霸追攀,应该没有过比金河,很大可能,跑到北边的林子里去了。”
董启元嘆了口气:“小卫,说实在的,这事儿太难了,这些天下来,我都找得有些无趣了—你说,他们可不可能已经回去了?”
“这我不知道———·难得过来一趟,还是尽力找找吧!”
对於老葛的交託,卫淮不打算那么轻易放弃。
孟川插了句嘴:“安巴,你说没有做標记,他们有没有可能在山里麻达山了?”
卫淮略一思,点头道:“这边山岭广,沟壑错综复杂,確实有可能!”
“听你刚才说,估计他们可能到北边的林子里去了—我倒是觉得不太可能!”
“怎么说?”
“跑山人都知道,到了山里边,失去了做的標记,找不到回去的路,最好的办法,就是顺著山沟里的河道走,只要顺著河,就能找到出路,而且,河流边也是最容易找到村落的地方。”
“有道理!”
卫淮点点头:“他们一路就是顺著比金河边的山岭进来的,路线一直向东,应该也有以比金河为路標的可能,周边山里大大小小的河流,又大多匯集到比金河里边-我相信葛正宏在葛大爷的教导下,这点常识还是有的。
再说了,跟他一起的赫哲人,也是吃山沟的—实在走不通的情况下,应该会顺著河流,回到比金河边。
咱们就沿著河流往回找,这样也容易遇到这边的人,方便找他们打探。
要是还找不到,再往北边山岭找。
林子里太难了,这么长时间,他们带来的吃食,应该早就用光,如果还在毛子这边,
不跟毛子接触不可能。
葛正宏的奶奶就是个俄族女人,他应该多少也会些俄语,那个赫哲人是西林乡的,本就生活在边境,懂点俄语也有可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