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欺上瞒下是门技术活(1/2)
程千里回来后,脸色並不是很好。
大抵还是因为战斗没有达到预期。
除了去拯救伤兵以及收拢战马的数股士兵外,大部分军队逐渐往山丘下距离。
失去手脚的士兵痛嚎著,能忍受疼痛不叫的几乎没有。
所有將领的脸色都不太好。
有人在担心敌军会不会折返。
也有人庆幸自还活著。
也有人担心自己的好友或者兄弟还活没活著。
战场打著打著就散了,或许再见到时对方已经是一具尸体。
同样担心的还有李寧。
他担心的只有老祖宗李嗣业。
虽然皆为袍泽,可是不认识的占绝大多数,除了陈志他们,其他没有长期接触就为他人忧心说出去很假。
好在没多久李嗣业也回来了,李寧的心稍稍放下。
终归没因自己的到来发生蝴蝶效应死在塞外。
“节度使,带上伤兵撤吧!那些大食伤兵留在此地,让他们自个收拢吧。”回到高仙芝跟前的李嗣业抱拳道。
刚刚他视察战后情况去了,回来得晚些。
正常情况下这会应该清点双方伤亡人数,然后將那些重伤的敌军残兵一刀了结了,然后收敛双方战死的士兵尸体。
多杀一个重伤的敌军在军队中是常態,能多算个斩敌战功,或许就有人升了。
但是呢,现在没有不能太多时间去做这些事。
保不齐大食的骑兵就带著步兵过来了。
这点暂时不用担心,就算来,也没那么快到,又派斥候去探查了。
高仙芝捻了捻手指:“把大食的伤兵一併带上回俱兰城医治,战后若还能回大唐,將战俘献给圣人,你们认为如何。”
他对著所有人发问。
在这里的將领多多少少都知道高仙芝品性,向圣人献俘是一件好事。
尤其这一小场战役中,是贏了的。
“末將觉得此提议甚好!想必圣人若知我军先败,將士知耻而后勇,苦战再胜,不失我大唐君威,圣人必然高兴。”毕思琛第一个表態了。
有人带头,自然有不少討好上官,为求上进的人支持。
將这些降服的大食士兵送回长安,自然有宰相李林甫、御史中丞杨国忠这些一心討李隆基开心的“忠臣”来夸大战果。
其实呢,主要还是高仙芝想到前不久一封来自长安的信。
信中內容大抵就是四月时杨国忠举荐鲜于仲通为主將率军攻打南詔,但是鲜于仲通这场仗打输了,杨国忠帮助掩盖,报了战胜的功绩。
朝中没人敢吱声,李隆基乐呵的赏赐了一番,后重新下令招募兵士,补充兵额继续攻打南詔。
所以,只有有人在李隆基面前兜底,没有不要命的去捅破这层纸。
大家做个笑面人,天子高兴,自己也能领赏赐不好吗?
上行下效真是噁心至极。
如果现在有人当场表態反对,恐怕家中会多一份抚恤,过些年这副为大唐战死的荣光过去了,高仙芝还受圣宠,妻儿该犯事流放的就流放,入教坊司的就入教坊司。
实在不行就入王公府邸的后宅也不是不可以。
幸好我没那么傻,在刚起步的时候跳出去反对。
私心,李寧自然也有的,他又不是圣人,为什么要为一个素未谋面的人去犯眾怒,哪怕到了长安,见到李隆基,他也不会凑到李隆基耳边说:“其实你是傻子,南詔的仗败了,我们怛罗斯之役也败了,我们都在骗你,薅你羊毛呢。”
高仙芝欣慰点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