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欺上瞒下是门技术活(2/2)
“你是想欲盖弥彰?”李嗣业转头看了他一眼,心思谁都懂,李嗣业也不例外,但他忠君啊,觉得这样的行径太可耻了。
“李將军哪里话!”毕思琛故作迷糊。
“打到现在,就剩下这不到万人,怎可言胜,欺瞒圣人!”
毕思琛不以为然:“鲜于仲通南詔打败,军士死伤六万尚且能报大捷,我看那大食伤亡可比我军多了不知道多少,为何不能报胜!”
他是个投机取巧的人,不然也不会在安史之乱中投降了叛军,反手就带兵攻打南阳节度使鲁炅。
“此役老夫会如实上奏,不赔汝等欺君罔上。”李嗣业斩钉截铁的说道。
他自有自己的傲气。
也有自己的上奏密道。
老祖宗?你这样刚上司的啊!李寧瞳孔微微睁大:我什么时候才能不是任人揉捏的小卡拉米,能有你这样优秀!
高仙芝的面色变得铁青,没等他开口,程千里不计前嫌的劝了一句:“报胜,圣人赏赐多些,將士们得到的抚恤也会多些。”
可惜,李嗣业没买他的面子:“安西军的赏赐、抚恤少过吗?尔等行径,对得起圣人恩宠?”
程千里的脸色骤然阴沉下来,眼中闪过一丝冷厉。他缓缓將滴血的横刀插入刀鞘,刀锋与鞘口摩擦,发出细微的“嘶嘶”声。
刀鞘入口处,粘稠发黑的血被挤压出来,顺著鞘口缓缓滑落,仿佛带著一股沉重的杀意,令人不寒而慄。
话没说,態度很明显了。
越发闹得僵了,段秀实做起了和事佬:“老李,你少说两句!”
李嗣业別过头去。
“李將军,战死的弟兄都有家小,败绩传回去,圣人不悦,李相最识观圣人之心行事,朝中为难起来,拖个几年,不了了之的事情还少吗?”高仙芝下了最后的通牒。
说的李相自然就是大唐现任宰相李林甫了,並且兼任著安西大都护之责,高仙芝相信李林甫会帮助说好话。
“圣人体恤將士,定不会寒了將士的心。”李嗣业这话听起来迂腐。
但是呢,如果是太宗文皇帝当朝,或者说早些年勤政爱民,还没沉迷美色,乐於享受的李隆基,他的做法、想法一定能实施,並能像魏徵、姚崇等人一样受重用。
现在就不一定了。
谁叫美色使人贪婪、留恋、憔悴。
今日戒酒。
眼看李嗣业要成为眾矢之的,斟酌了许久的李寧开口劝道:“將军,如果我军將这些大食战俘带回去好生医治、安顿,並將此消息传给大食那边,他们会不会也好生安顿我军落於他们那里的战俘呢!”
顿了顿,他又补充了一句:“如果大食骑兵回去后,那些战俘没被杀的话,你说是吧,节度使。”
说完,他闭口不言。
这话很有技术,双方都可以就这台阶下,也只有李寧这样心思灵巧之人能说出来。
他也相信李嗣业会考虑这点,不再犯倔,不然先前也不会说出让大食士兵將落在战场的伤兵带回去的话。
这那跟那,高仙芝懵了一下,旋即反应过来:“自然,若是大食见我军不曾杀俘,想必他们也会多有斟酌。”
他就著台阶走下,陌刀兵对安西军来说很重要。
李嗣业更不是软柿子。
周围的毕思琛、程千里等人听到高仙芝竟附和一个小小陌刀兵,看起来还没什么官阶的。
毕思琛先是看了李寧一眼,他不认识李寧,心中泛起询问的窃窃私语。
想知道这是哪位,有什么本事,分明是陌刀兵却能让高仙芝接他的话,劝起李嗣业。
他们没见过李寧。
果不其然,李嗣业思考了一小会,深深的凝望了一眼李寧,似乎是想分辩出李寧是在附和高仙芝还是诚心实意。
李寧一脸坦然。
他一摆手:“大食隨时可能反扑,传令,所有陌刀兵立刻回俱兰城!不得有误。”
注1:《资治通鑑·卷第二百一十六·唐纪三十二》:夏,四月,壬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討南詔蛮,大败於瀘南。时仲通將兵八万,分二道出戎、巂州,至曲州、靖州。南詔王阁罗凤遣使谢罪,请还所俘掠,城云南而去,且曰:“今吐蕃大兵压境,若不许我,我將归命吐蕃,云南非唐有也。”仲通不许,囚其使。进军至西洱河,与阁罗凤战,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敘其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