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三功齐(求追读!)(2/2)
徐晃已经震惊的无以復加,盯著他看了良久,才长嘆一声,“先生真乃神人也,一字不差!”
眾人再次震惊,简雍嘖嘖称奇,讚嘆道:
“竟有此等秘闻?先生果真留候覆生於世也!”
此时关羽心中却有了疑惑,转过头来,朝著下首的徐晃问道:
“公明乃是河东郡吏,本该一心报国,怎得反倒委身於贼,与郭太、杨奉等人为伍?”
不愧是你,关云长。
高渊神情一滯,默默无声地回到自己座位。
徐晃苦笑一声,朝著关羽抱拳道:
“兄长之言,弟如何不知?奈何弟不过一郡小吏,位卑言轻,贼攻城甚急,郡守有心开城投降,弟也是劝说不住啊。”
“更何况河东连年遭乱,西有匈奴越境,入寇州县,东有黑山侵扰不绝,城郭破败,士卒疲敝,如今黑山刚走,北边又来了白波贼。朝廷救援不及,单靠我郡中一二千人,如何敌得过十数万贼眾?”
“弟念及城中家眷亲族,更有数万百姓,不得不顺应郡守,更是投身杨奉麾下,只求得能保住一城生民。”
“若非如此,晃便是粉身碎骨,也绝不会投身於贼。”
听完这话,关羽沉默无言,即便是他,在遇到这种情况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说比较庆幸的是,早早便知会了糜竺,派遣僕从带著亲笔书信前往河东,將自己的老妻以及幼子关平一併送往徐州,只待自己这些人东返之时,便一同南下。
得知了原委,在场诸人总算放鬆下来,不用再彼此戒备。
高渊接过话茬,继续道:
“其实杨奉投诚之事,再是简单不过。只需令公明面见天子,亲自为杨奉述说就是。”
“此言当真?”
徐晃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这些时日以来求之不得,在別人口中竟然如此简单,一时间心神俱颤,有些恍惚。
天知道他在雒阳走了多少门路,遭受了多少委屈。
別说那些大小官员了,便只是各家府邸看大门的门房,只要一听到他说自己是“河东郡吏”,立马拂袖走人。脾气差一点的,还得破口大骂几句,恨不得拿扫帚给他轰走。
个中苦楚,唯有徐晃一人知晓。
“君子一言,自然算数。不过,杨奉纵然有投诚之意,至於天子能否答应,我无法保证,还要看你面见天子之时如何陈述。”
高渊没忘了给自己打个补丁,自己又不可能替他来担任说客。
徐晃若是无法说动天子背后的何太后,那自己也没什么办法。
若是徐晃事到功成,成功说动太后与天子,那这份功劳,也少不了自己,或者说少不了刘备的那份。
三件大功,便在此刻凑齐整了。
-------------
1、裴松之注三国:关羽称徐晃为大兄,但是其他地方包括近现代一些研究,都觉得关羽年龄更大一些,这个不好说,各位自行判断。
2、《董卓传》和《灵帝本纪》里关於白波贼与於夫罗的事跡时间线记载略有不同,这里剧情偏向董卓传。
主要是按照灵帝本纪的说法,这个时间点白波就与南匈奴合流,那董卓只带著三五千人根本在河东站不住脚,早就被十几二十万联军淹死了,更別说只隔著一条大河窥探雒阳。
而且董卓火烧雒阳撤往长安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白波与匈奴合流,盘踞河东郡,威胁雒阳,让董卓陷入了北、东、东南多面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