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寻士(二合一)(2/2)
换作別处,这便是已经有些侮辱人了,只是荀氏乃是天下有数的名门望族,又是荀子之后,再加上说话之人不过是一个小童。所谓童言无忌,关羽张飞面面相覷,也不好发作,只得忍气吞声。
眼下潁川盗贼遍地,荀氏怎得用一个娃娃来充当门房?也不怕被贼人掳去熬汤喝?
难不成靠著荀氏后人这块牌匾,也能挡得住四下劫掠的贼人?
高渊虽然有些纳闷,现在也没必要寻思这些旁的事情。他躬下身子,视线和小童持平,笑了一下,道:
“你只需回告荀友若,便说...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孝敬皇帝玄孙,当今天子皇叔,卢子干关门弟子,拜安南將军、成武县侯、扬州牧,平黄巾、破张纯、斩张举的英雄,涿郡刘备,刘玄德,久闻荀四郎大名,特来登门拜访,请荀四郎担任扬州別驾一职。”
听了这一大串名號,那小童显然一时间有些大脑过载,双眼迷离,吃惊到小嘴张开,口涎都要顺著嘴角流出来了。也不敢说话,就在那直愣愣地看著他。
“先生勿要顽笑这小郎。”
刘备苦笑一声,对那小童安慰道:
“你只说刘备求见便是。”
那小童恍然大悟,闻言重重点了点头,而后似是想到了什么,马上又摇摇头,鼓起小脸,大声道:
“我家四公子说了,我家四公子不在,近来一应人等,无论是谁,都不接见!”
刘备等人听了这稚童之语,只不过微微愣神,很快就反应了过来。只是张飞听闻之后,一脸怒色,刚要开口说话,就被高渊拦了下来:
“翼德勿恼,这稚子不是说过了,一应人等尽皆不见。我等前来潁川,彼辈如何得知?此言必然不是针对玄德公一人。”
“先生之言倒也在理,只是这娃娃说话,著实令俺极为不快!”
张飞怒气未解,朝著小童齜牙咧嘴,將那小童嚇得后退一步,幸好及时把住了大门,要不然指定得摔个屁股开。
“莫怕,莫怕!你且过来。”
高渊一脸和煦,好说歹说才抚平了小童的情绪,而后將一大摞封好的“尺牘”搬出来,塞到后者怀里。
小童目瞪口呆,抱著如同一座小山的信件,两只圆溜溜的大眼看向这位面善心黑的恶人,一脸的难以置信。
高渊笑眯眯地抽出最后一封尺牘,放在了小山最上边,仔细叮嘱道:
“这最上边的一封,便是要交给你家四公子荀友若的。至於其余的那些,信上写的清楚,你家四公子读过之后,自然知道该如何做。”
说著,轻轻拍了拍小童细小的肩膀,“荀家乃是圣人之后,世代君子,区区举手之劳,想来荀友若也不会推託。”
“小君子且回去吧,我来替你关好大门。”
小童奋力抱著入山的尺牘,蹬著两条小短腿,步履蹣跚的走著,小脸上写满了大大的迷惑。
这人忒不当人子,欺我年小,强塞过来这多尺牘,果真是大大的恶人!
气愤之后,小童转念一想,又喜笑顏开:
“可是,那人称我为小君子誒...”
小小嘀咕一声,小童欢喜地迈开两条小短腿,噔噔噔地一溜烟跑进书房,然后就被门槛绊了个跟头,“噗”地一声扑倒在地,怀中的尺牘散落一片。
小童趴在地上,也顾不得起身,只是昂起小小的头颅,脸上兀自带著笑意,朝著屋中那人大声嚷道:
“四公子,有人送信过来了,要请你当幽州別驾哩!”
荀諶早已是见怪不怪了,只是一脸淡然地瞥了小童一眼,才放下手中竹简,慢条斯理地起身,习惯性的理顺衣襟,才閒庭信步地走到门前,捡起一封尺牘,扫了几眼上边的文字,倏然而笑。將那尺牘朝小童头上轻轻一拍,笑骂道:
“你这憨货,是扬州別驾,不是幽州。”
而后,他往地上扫了几眼,又拿著尺牘朝著自己头上拍了拍,苦笑自语:
“这个刘玄德,使得好一手『君子可欺之以方』,怎得发给郭奉孝、陈长文的求贤书信,都送到我荀家来了!”
末了,荀諶喟嘆一声,將地上散落的尺牘一件件细心收好。
“罢了,雒阳爭变在即,这潁川终究是是非之地,还是早些动身,前往河北,与兄长匯合才是。”
......
“眼下潁川盗贼蜂起,各家各族四散避难,你我如何得知彼等下落?玄德公欲觅得些人才,不如交由荀氏代劳。潁川各族世代结好,哪怕时局混乱,平日里也必然会互通有无。只要將招贤的信件交於荀家,便等若交於潁川各个家族。”
荀家里面的人正在头大发愁,荀家外边,高渊朝著周遭神色各异的人群,如此解释道。
刘备与孙乾一脸哭笑不得,赵云和简雍倒是脸色淡然,不过相较於前者,简雍显然是在苦苦压抑,儘量不让自己眉飞色舞的表情太过於明显。
张飞哈哈大笑,关羽则是摸了摸鼻头,苦笑劝诫道:
“先生此举...未免有欺凌弱小之嫌,以后还是少做为好。”
“哈哈哈,云长所言极是,受教。”
高渊打个哈哈,胡乱做了个揖,引得关羽坐在马上,只能苦笑摇头。
早在雒阳那会,准確来说应该是刘备进宫受封那一天,他就突发奇想,准备来潁川碰碰运气。
倒不是真想从潁川带走谁,毕竟此地毗邻大汉中枢,又是圣人门庭所在,更兼天下士人心慕之地。
陈、荀、种、韩,家业根基都在於此,即便是已知天下必乱,纷爭將其,也鲜少有人愿意跟著刘备跑到扬州这种坐拥大江之险,最適合列土割据的边陲之地。
此行前来,无非就是为了给刘备“显名”,借著荀家之手,將求贤令送往各家,好让各家知道,扬州有一位求贤若渴的主君罢了。
他们来不来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群士人之间的关係相当紧密,待到日后谈论天下,肯定也会顺口提到这一茬。
他一开始也没指望著“一传十,十传百”,在极短时间內就引发效应。只要能做到一传二,二传三就已经足够。
而高渊的真正目標,一直是那些寒门出身的士子。
所以,这些尺牘中,发往名门望族的那部分,除了名字不同以外,其他都是一模一样的制式话语,也都是邀请对方担任扬州別驾。
只有给郭嘉郭奉孝的信中,写的是邀请他前来扬州,担任军师。
至於为什么不等到了扬州,再公开发布求贤令?
拜託,何进还没死呢,董卓也没进京呢,天子刚认你作皇叔,你这会儿公然发布求贤令,是想要干什么?
骗几百上千个身体孱弱的士子过来给你挖矿?
还是要公然毁掉察举制,动摇国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