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移治(1/2)
在短暂的匯合之后,大队人马又要分两路南下。
糜氏家底丰厚,想要將整个家族迁往扬州,光运送货物的大小輜车就得需要两三万驾,这还没算上需要运送的大批粮草。
这等僕从过万的大家族,光每年消耗的粮食就得二三十万石,再加上倒粮卖粮,常年囤积百十万石的粮草,再是正常不过。
此次糜竺来到钟离,无非就是带著僕从来认识一下未来的新主人。之后便会一齐登船,顺淮水而下,前往淮阴,糜家的物资大队,此时就集中在那里。
淮南虽然水网密布,但是淮水连通大江只有一条水路,那就是邗沟。
邗沟向南连接广陵,由江都进入大江。向北,则是从淮阴接入淮水。
邗沟是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了北伐齐国而开凿的一条人工河。
这种大规模的运输,当然是走水路更为便捷。
“玄德公,还需给公明去一封信,若是诸葛玄想要为家兄治丧,不愿担任豫章太守,也不要强求了。”
高渊与刘备、糜竺边走边谈,“只是一定要转告诸葛玄,豫章太守的职位会一直为他留著,只要他愿意,无论何时都可以前来赴任。”
刘备沉吟一会,犹豫道:
“先生如此看重此人,想来才学应该不差。只是豫章郡守一职,事关一地民生政务,不宜空缺太久。倘若诸葛玄要为其兄服丧,这短期之內...”
高渊笑笑,“这倒无妨,我也正要与玄德公说这些。”
他带著二人走到淮水岸边,看著远处大队人马在各位將领的指挥下有序登船,开始分析扬州局势:
“玄德公可能有所不知,这扬州非比中原诸州。故刺史陈温,各地郡守,以及各家士冠,名为天子之臣,实际上其中大多人,以汝南袁氏马首是瞻。”
“扬州治所歷阳县,地处江北,又在九江郡內。若是玄德公沿袭旧治,必然为袁氏掣肘,政令难以通行。”
“以我之意,不若放弃歷阳,將一州治所迁往豫章境內的柴桑县。”
“柴桑?”
刘备想了想,“可是豫章郡內,彭蠡泽畔的那个柴桑?”
“正是。”
高渊点点头,隨意画出一副舆图,指著地上的舆图说道:
“柴桑左近大江,向西则通往荆州江夏,向东则连结丹阳、吴郡,乃是扼守东西的咽喉之地。”
“柴桑城北,则是庐江郡。如今的庐江太守,乃是吴郡四姓之一的陆氏家主,陆康。”
“陆康此人与其余三姓不同,一心为国,从不徇私。早年出任高城县令,树立恩信,百姓诚服。”
“后来先帝有意铸造铜人,陆康曾以民生疾苦为由上表劝諫,因此惹怒天子,罢官返乡。”
“庐江爆发贼乱,又是陆康领庐江郡守,徵募义勇,平定贼乱,可谓忠勇义烈之士。”
刘备当然听明白了他的意思,当即接口道:
“这等忠勇直諫之臣,自当好生结交一番。依先生之意,剩下的便是柴桑南边的豫章郡了。”
而后恍然大悟,“怪不得早在徐州之时,先生便有意邀请诸葛氏出任豫章太守。有诸葛君贡这等美玉在前,想来作为堂弟,诸葛元晦自不会与其兄长相差甚远。”
“先生谋划之深远,备实为佩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