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移治(2/2)
说到这,刘备为高渊的深谋远虑感到震惊的同时,心里愈发鬱结。
主要是自去年九月遇到高渊开始,这大半年以来,手段著实有些“惊世骇俗”。
不但在短短几个月內,將他从一介白身强行抬到扬州州牧这等高位,而且还一路收服诸如赵云、糜竺、糜芳、孙乾、许褚、许定、徐晃这群文臣武將。
与高渊的猜测稍有不同,自离开雒阳之后,如何治理扬州並非刘备最为头疼,也非最为分心的事,毕竟他现在手下不缺武將,文臣也有高渊、孙乾、糜竺等人。哪怕遍地都是匪贼,各个將领招募人手,一县一郡横扫过去,挨个平定就是。至於民生,自然也有一应文臣来处理。
他最头疼的是,自安喜南下,东来朐县,西往雒阳,如今又马上进入扬州。大半年的时间过去了,高渊一点都没有认他为主的跡象,甚至连意愿或者暗示都未曾有过。
在如今的社会礼制之下,二元君主制大行於世,不认主就代表对方还未完全认可你,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刻,就会与你分道扬鑣。
如今天下动盪,乱世的跡象既然显露无疑,这等顶级的人才不早些收在手里,是个主君都会心怀忐忑。
如何不令刘备忧心忡忡?
高渊倒是从来没想过这一茬。
或者说,以他经受的教育,成长的环境。哪怕是对这个时代有著足够的了解,在心態上是不可能认同主从关係的,最多也只是合作关係。
如果最开始遇到的是曹操、孙坚这种人,那他肯定要第一时间表忠心,以此在乱世之中保全自己的性命。
既然老天有眼,让他遇到了刘备,那认主这种形式化的东西就完全可以省去了。
实在不行就早点把诸葛一家挖过来,多多培养青年才俊,都留著给刘备当成託孤之臣就是。
反正时间还早,这种事也不著急。
当下最紧要的事,还是要儘快在扬州站稳脚跟,打下基础,为日后的逐鹿天下做好准备。
柴桑以及柴桑附近的豫章、庐江平原,便是他为刘备选下的立足之地。
扬州境內多山,除却吴郡、丹阳这一片区域,因为处於江口冲积而成的平原外,彭蠡泽水系,就是扬州境內第二大的平原。
只要规划合理,哪怕是以现在的粮食產量来算,这片区域也能轻鬆养活数百万人口。
高渊沉浸在对於未来的构想之中,並未注意到刘备的表情,而是面朝淮水,继续说道:
“豫章水网密布,便於灌溉,只要稍加规整,单凭这一郡赋税,便足以供养万余人马。”
“柴桑为玄德公立足治所,豫章便是玄德公腹心之地,豫章太守一职,不可轻易授人。”
“以我之见,不若將此职位暂且悬置,由玄德公兼领。短则一二月內,长则半年一载,诸葛玄必然接受玄德公的徵辟。届时,再將这豫章郡守授予。”
这也是高渊原本就做好的备案。
刘备这个州牧,属於“天子特批”,拥有一州人事任免权,豫章太守这个职位肯定要让自己人来担任的。
按照东汉的条例,官员治丧时间是不用严格遵循礼制的。
诸葛玄身为士族,原本歷史上就接受了袁术的任命,出任豫章太守。这会儿换做刘备这位正统州牧亲自徵辟,自然无有不应。
这个职位很关键,也不好临时交给糜竺或者简雍这些人来担任。
要不然等诸葛玄到了豫章,再让糜竺等人让出位置,回到刘备身边担任从事,这叫无故贬謫,极易落人口舌,不利於吸引人才。
更何况糜竺、简雍等人各有所长。涉及一郡之主,民生政务这类问题,以糜竺等人的才干,显然是处理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