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淮南(1/2)
“先生思虑周全,確为长远之计。”
刘备心知肚明,就目前来说,这也是最好的办法。
他虽然得了官身,又被天子亲口承认皇叔的名分。但是论及名望,远不如汝南袁氏,更不可能吸引当地士族拋弃旧主,转而向他投效。
在这样一个鬼时代,確实就是这样无奈。
没有名声作为形象名片,是真的寸步难行。
这也是为什么,哪怕袁绍已经有了“四世三公”这个名头,仍然要选择耗费六年光景,为名义上的父母守孝,以此来温养名望了。
没有名望,就吸引不来投效的人才,尤其是出身世家的高端人才。
想到这,刘备看了一眼临水而立的高渊,果断决定先把眼前之人收入囊中:
“备添为扬州牧守,遍观麾下臣属,无人可担扬州別驾一职。由此,刘备敢请先生委身屈就,还请先生万勿推辞。”
“扬州別驾?”
高渊微微一愣,笑著摇摇头,“感谢玄德公抬爱,只是渊年幼德薄,性情疏懒,恐怕难以担当如此重任。”
见到刘备一脸掩饰不住的失望,高渊声音高亢了几分:
“玄德公无需忧虑,渊既然敢於为君谋划州牧,自然早就想到了这一关键之处。”
“哦?”
刘备闻言双眼一亮,思及他往日作为,自然有所猜测:
“先生莫非要为刘备荐一位大才?”
高渊哈哈一笑,指向南边:
“玄德公以为,高渊为何执意要將匯合的位置定在此处?若无缘由,何不一同前往淮阴,径直登船,经邗沟直往歷阳,岂非上上之举?”
“渊执意选定这钟离县北,只因距此一二百里处,有一地名为东成县,县內正有一名真正的经世之才,正等著玄德公亲自上门迎请呢!”
刘备闻言大喜,忙不迭的问道:
“果真如此,那人唤作何名?”
高渊笑著看了眼糜竺,没有直接回话,反而朝著后者问道:
“子仲久居徐州,那人也在这下邳境內,不知子仲可否听过此人姓名?”
“东成县?”
糜竺仔细回想了一番,有些迟疑的摇摇头,苦笑道:
“竺孤陋寡闻,確未曾听闻过这东成县有甚大才...”
“没有?”
这回轮到高渊发愣了,难不成自己记错了?
按照通俗的记载,鲁肃是临淮郡东城县人,可是临淮郡属於前汉时期的郡名,如今早就分成九江、广陵两郡,剩下的一小部分,则被併入了下邳国。
东成虽然属於下邳管辖,但是地处淮南,反而与九江郡治的阴陵更为接近,与钟离三地组成了一个近乎等腰的三角形。
按理说鲁肃出身巨富,又与糜竺同居徐州,两家应该有过一些往来啊...
想到这里,高渊果断开口询问:
“子仲可曾听闻过东成鲁肃鲁子敬?”
“鲁肃鲁子敬?东成鲁氏?”
糜竺仔细回想了一番,终於有了一点记忆,“好似確实有这一人,然鲁氏家居淮南,我糜氏世居淮北,因此少有往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