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虚假的榻上对(2/2)
高渊小声嘀咕两句,不情不愿的进了屋子。
刘备脸上洋溢著灿烂的喜气,甫一见到高渊,赶忙为二人引荐,“子敬,这便是方才与你提到的高子玄先生了。”
进度很快啊,这会儿就以表字相称了。
鲁肃连忙起身施礼,“东成鲁肃,见过高先生。”
“高渊,高子玄,见过子敬兄。”
高渊回了一礼,笑著提议,“你我年龄相仿,不若以表字相称?”
“如此甚好!”
彼此都为少年,性情又爽直,鲁肃也是欣然应允。
刘备哈哈一笑,拉著二人重新入座,“先生所荐之人,果然世之翘楚也,子敬方才有言,为我所阻,此时先生已至,子敬可尽说矣。”
高渊看此情景,心知预料不差的话,鲁肃这会就应该拋出他的“榻上对”了,只是日后流传出去,这次坐对的名字恐怕要改成“席间对”了...
他倒不至於脑子一抽,为了一个名称就拉著俩人弃席登床。
只见鲁肃正襟危坐,略一抱拳,对道:
“今天下纷扰,汉室倾颓,乃是大势所趋,非人力可为。”
“天下之乱,不在天下,而在朝中。今天子未壮,大权旁落,多方相爭,必生祸乱。届时无论何人掌权,必行霍光之举。”
“胜者占据朝堂,挟天子之名。败者四散於野,逐君侧之恶。”
“窃以为,来日胜於朝堂者,必汝南袁隗也。败散於野者,必为袁绍也。”
“届时两相爭斗,必起刀兵。”
刘备有些纳闷,略微思考一番,试探道,“以子敬之言,这袁绍与汝南袁氏,可是心怀各异?”
“非也。”
鲁肃神秘一笑,解释道:“如此行径,不过是以障天下耳目罢了。以肃所料,袁隗执掌朝中,必然寻一粗鲁莽夫,行悖逆之事,引天下之愤。”
“而后暗中行詔,以袁绍统领关东义士,表率雄军,剑指雒阳。叔侄互策,里应外合,剷除奸佞,正清明和,届时天下士子之心,必然尽归袁氏一门。”
“只是到了这时,执掌天下权柄之人,到底是天子,还是他袁氏呢?”
话说到这,別说刘备了,就连高渊都有点小小的惊讶。
你別说,你还真別说,这话虽然有些阴谋论,但是还是有一些道理的。
高渊只不过是作为一位后世人,进入了“既定主义”的思维误区。总觉得反某些大事件一定会照著歷史顺序自然发生,所以根本没有考虑过另外的设想。
要是按照鲁肃的推测来看,袁绍和袁隗这对叔侄真的里应外合,那必然会联手將袁家的声望推到一个无以復加的位置。
要真到了那个时候,就算逼迫天子禪让,恐怕都会获得不少人的支持。
当然,有了王莽这个例子在前,禪让这种形式大於实际的行为完全没必要,只要操作得当,袁氏完全可以效仿三家分晋之前的智氏,揽天下之大义,令天子垂拱,而袁氏一族,即可执掌大权,世代延续。
不得不说,这个歷史啊......
还真他娘的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