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舒城(求票求追读!)(1/2)
东边不必去,但是西边的庐江郡肯定要走上一遭的。
从歷阳前往庐江治所舒城,陆路运输不便,一应收集好的各类文书,自然要装船送往柴桑。
鲁肃放心不下,执意要亲自隨船。
刘备则是放心不下鲁肃的安危,只能將身边目前仅剩的关羽派遣出去,护卫船队周全。
在襄安附近下船登岸之时,刘备身边的人手就只剩下十骑,一行人赶往舒城。
在这个时代,绝大部分人根本活不到六十岁。即便是少部分人能够活到六十岁,也已是垂垂老態,形神枯槁。
陆康今年已经六十有四,不但精神矍鑠异於常人,就连头上发色也是黑白掺杂,简直是一个另类中的另类。
此时的他正端坐书房,身前案几之上,堆放著竹简、木牘,显然正在处理一郡政务。
他抽出一封帛书,细细看了几眼,而后一手拍向案几,整张脸上透露出一股无力感,喟然长嘆一声:
“驃骑將军董重自杀身亡,太后董氏忧愤而死,天子权位未稳,又起爭端。朝堂爭斗,何时可休?”
“从祖。”
一道稚嫩童音传来,陆康收拾心情,將毛笔与写好的一份木牘放置一旁,只待墨跡晾乾之后,再行装入丝织袋子中。抬头一看,矍鑠板正的脸上方才显露一丝笑意。
“议儿怎得来了,快来从祖这里。”
名字叫做“议”,又是陆康的从孙,也只有今年刚满七岁的陆议了。
当然,如果歷史线没有经过修改的话,他的名字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內被改成陆逊。
也就是东吴四都督的最后一位。
陆康將陆议揽在怀里,论及年龄,这位从孙,比他的幼子陆绩还要大上六岁...
没错,陆康的幼子陆绩正是生於去年,也就是中平五年,如今正在襁褓。
这等龙精虎猛之辈,年过六十,仍然发未全白,必然有其缘由。
“议儿,从祖问你,今日读了哪些经书?”
陆议极为乖巧,双手抱於胸前,行了个后辈礼,才挺直身子,脆声回答道:
“回从祖问话,议今日诵读了《诗经》和《礼记》。”
换做旁的孩子,这个年纪大都只在诵读《急就篇》,以期明文识字,稍微聪慧一些的,已经开始接触《论语》《孝经》。
陆议这等小小年纪,已经进入第三阶段,开始培养诗书气质以及礼仪了。
“诵读《礼记》好啊!”
“如今天下纷扰,正是诸臣失德,以至於朝纲不振,地方不寧。倘若人人知礼,我大汉天下,何至於沦落至此?”
陆康感嘆一句,看了一眼案几上墨水逐渐乾涸的木牘,摸了摸陆议的小脑袋,语重心长道:
“议儿,你一定要记住,为人臣者,需一生秉持忠诚耿直,列居朝堂,当常怀忧国忧民之心,报销君主之意。尤记公私分明,切不可混为一谈!”
“从祖谆谆教诲,议当谨记在心,必不敢忘。”
陆议並没有立即回话,而是转著大眼睛思考了一番,仔细將这番话语收入心中,才重重点头。
“这就好,这就好...”
陆康轻抚孙儿后脑,眼眸却落在案几之上,稍稍有些失神。
“稟告府君,门外有一行人马,自称新任扬州牧守,刘备刘玄德,请见府君。”
“哦?刘使君到了?”
陆康稍一恍神,顾不得亲自检查孙儿今日的课业,连忙起身,大手一挥:
“先请入中堂,容我更衣!”
稍倾,僕从带著三人进入中堂,各自落座,奉上浆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