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固所愿(求票求追读)(1/2)
柴桑城东,按照高渊的规划,两万余人已经开始分为十部,各自搭建起属於自己的营帐。
许定、许褚,糜竺、糜芳,已经深入前线,指挥自己的族人搬运物资,扎紧营帐,安排各项事宜。
这会人手不足,关羽等人也得过去帮忙。
“我会亲自手书一封,请陆公从庐江府库中调拨一些粮草过来。”
刘备与高渊、鲁肃站在营盘之前,看著四下往来忙碌的一个个身影,神情有些凝重。
人心最不可控,若是想妥善安抚这两万余人,必须要儘快想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法子。
“盐巴、铁器、布匹,也可以调拨一些过来。”
高渊提议一句,然后想到了与此相关的一件事,连忙把糜竺喊了过来。
“子仲,去年在徐州,你我二人曾有过商议,利用一些田宅换取徐州的海盐,可还记得?”
“自是记得。”
糜竺点点头,笑道,“去年青徐黄巾復起,陶恭祖正好需要屯田养兵,一听到我的提议,当即就应了下来。”
换的是盐巴,而不是盐场。严格来讲,这会还在实行盐铁官营,私人煮盐是要犯法的。
说白了,糜竺用自家带不走的田地,向徐州刺史陶谦换来了一纸持续供盐的契约。
之所以有这笔交易,自然是为了长远打算。
就像无数穿越者一样,高渊也打算自己动手提炼精盐。
只不过提炼精盐並非为了贩卖,主要还是用於自我供给。也就是因为规模小,所以很適合秘密进行。
主要还是因为豫章没有盐矿,出货上游被他人垄断,精炼的盐巴越多,只会推高源头进货价以及贩出价。
忙活半天,砍光了林木,扒禿了山头,最多也只能赚点手工钱,实在不值当。
其实东莱郡地形以及气候也是比较適合煮海盐的,但是距离实在太远,大乱將起,就算现在形成规模,日后很难保全。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101??????.??????】
等到哪天真正把会稽郡握在手里,也就可以进行真正的贩盐牟利了。
“先生,方才子敬说先生有安民心之法,可否细说与我?”
刘备有些许心急,他能明显看出,营帐往来走动的人群,大都情绪有些低迷。
想也是,本来我带著一家老小,或在徐州,或在譙县。虽说天下动盪,偶尔还有些匪乱,日子过的紧巴巴的,倒也能活得下去。
本想著主君登高一呼,就要率领族人南下。我等云集响应,奔波千里,直接来到这江南豫章郡。
虽说也没想著图个富贵荣华,只求一餐温饱,一檐僻身足矣。
可哪曾想跑了上千里路,生活反倒不如以前了,一家老小只有一顶小帐篷棲身,还不能住在一起,这算哪门子事?
更何况豫章这等湿热之地,远不如故旧之居生活的更舒服。
各种负面因素之下,每个人都把不满的情绪掛在脸上了。
当然也有很多心满意足的,比如那些跟隨而来的数千流民。
对於他们来说,能活著,就是幸事。
“这倒不难。”
高渊並未直接回答,而是转向了鲁肃,“子敬,这些人里,一共有多少工匠,你可曾记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