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固所愿(求票求追读)(2/2)
“自是记下了。”
鲁肃根本无需翻阅竹简,几乎不假思索地就將一串串数字报了出来,“各式匠人共有七百七十三人,其中盐工六人,石匠...”
“停停停!不必细说!”
高渊赶忙挥手叫停,同时有些许不满。
两万多人,其中手工技艺者只有不到百分之三,这也太少了点吧?难不成糜家和许家养了一群閒人?
不要觉得七百多人已经很多了,东汉时期的工匠是有非常多种类的。
具体的有盐工、石匠、铁匠、木匠、织工、绣工、染匠、陶公、漆匠、还有车船匠人、金银匠人、玉匠、医匠等等,门类繁杂得很。
按照歷史经济发展规律,东汉时期工匠人口占到总数的百分之三是比较合理的。到了唐宋时期,尤其是宋代,因为粮產增加以及土地兼併等诸多问题,手工业极其发达。匠人总数接近占到总人口的百分之十。
虽说两万六千多人中出了不到八百个工匠,比较符合东汉平均水平。
但是这不合理啊!
別忘了,糜氏可是天下四大巨富之一!
族中產业遍布天下,丝、麻、陶、铁、漆、染等皆有涉猎,需要的各式匠人那是难以估量。
这七百多人,恐怕连糜家的工坊都填不满!
懂了!当初在询问之时,肯定有不少人隱瞒了自己的身份,担心被征役军队里,跟著再回到北方参加战爭。
在这个时代,工匠作为技术工种,但凡遇到征役,基本上就要一辈子留在军中。而且工作强度大,且军令严苛,限期任务但凡完不成,必定惨遭处决。
扮作普通农夫或者佃户,虽然也可能要遭遇徵募,但是出去打一场仗,不过一年两载的时间,没准就能在战场上苟全下来。
无妨,这会儿无需再次筛查,早晚他们会主动站出来。
“各司其职就是,石匠去开採石条,铁匠去打铁,对了,子敬,柴桑城中或者附近可否有熔炉?”
“自是有的。”
鲁肃点头,作为別驾从事,州牧手下头號佐官,他还是相当称职的,早就將柴桑里里外外巡查了一遍。
“那就好,將眼下所有的铁器都收集起来,熔炉十二时辰不熄火,尽数打造成斧头、鲁班锯、铁锄、铁镐、铁铲、全力准备大生產!”
一听这话,旁边的刘备和鲁肃都嚇了一跳,后者赶忙劝道:
“不可,子玄初到柴桑,还未知其中详情。南方百里外的彭蠡支水,以及二百里外的山野之间,此刻便有匪类聚集。此刻正是徵募兵勇,一举荡平豫章匪患之时,不宜將太多铁器投入工具之中。”
有匪患再是正常不过,放眼整座天下,除了荆南深处的烟瘴之地以外,哪里没有匪患?
“两百里?那岂不是快要到豫章郡治,昌南县了吗?”
“正是。”
鲁肃点头,“我曾向附近百姓询问过,昌南以西约有四五千匪贼聚集,时常劫掠乡县。如今主公履任新职,自当剿除匪患,保境內安寧。”
“若是有四五千人,又聚集在山间,那也只能徵募一些丹阳兵了。北方之民,除却并州以外,大多不惯山间作战。”
高渊想了想,“虽说產出匪患理所应当,但是新募之兵训练有成也需要不少时间。依我之意,目前库存的铁器,还是尽数用来打造工具为好。待日后自荆州等地购得铁器之后,再行打造兵甲。更何况,眼下最主要的还是要安抚隨玄德公南来的两万余眾。”
鲁肃有些疑惑,“子玄到底有何计议,不妨直说。”
“还能有什么?自然是要为六千余户建造房屋,供彼等有容身之地了。”
高渊一脸高昂,“所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庶俱欢顏!』”
“固我生平所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