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群贤毕至(2/2)
“既有这多粮草,不如明日便前往丹阳,招募三万兵勇。”
三万?
鲁肃嚇了一跳,早已出言制止:
“翼德不可!粮草虽丰,兵甲不足。便是有陆府君送来的六千斤铁器,也不过只能打造三千杆长矛,招募这多兵勇,难不成要让其余诸人都持著木竹去作战?”
张飞为之一怔,“自徐州带来的铁器,莫非都已用完?”
鲁肃看了看帐本,“铁器自是有的,只不过子玄已经都定做了斧、铲。况且炉窑数量有限,便是都用来打造武器,这一月时间也只能赶製三五千把。”
说白了,生產力不足。
高渊笑笑,“铁器留下一半就行,剩下的尽数打造武器。至於炉窑,多多建造一些。北来的近万流民中肯定有不少匠人。”
“此前这些人担心被徵募入伍,有死无生。有了『合宿』之事,心態已然不同。不如再行招募一番,依照往例,优先分配宅院,以利诱之。”
“斧、铲不比刀枪,便是粗製滥造一些,也无甚妨碍。新得匠人,则其优良者,铸炉制兵,其劣者,用以打造工具。”
“善。此权宜之计,倒也可行。”
鲁肃点点头,迅速在竹简上勾画几下,然后转向刘备:
“主公,以肃之意,不若先行招募万人,操练两月。届时兵甲齐整,则可挥军南下,一举荡平豫章匪患。”
刘备也比较同意,当即点头答应。
高渊想了想,接口道:
“依我之意,还是招募三万兵勇为好。”
见眾人皆是一脸不解,朝著刘备笑道:
“玄德公可是忘了《纪效新书》?”
“先生是说,选兵之法?”
早在洛阳那会,刘备宅在家里,也是看过这套原本属於后世的兵书的,一听这话,和关羽同时明悟。
所谓“丹阳山险,民多果劲,好武习战,高尚气力,精兵之地”。
丹阳郡北边是大江,南边就是山越聚居之地,境內大半又是平原,东边的黄巾,北边的江贼,南边的山越,经常前来劫掠。时间一长,可不得民风剽悍。
要是再用上《纪效新书》的选兵之法,只要稍加操练,就是一支精锐之军。
刘备点点头,“如此也好,先从丹阳拣选三万新勇,再以纪效之法沙汰两万,只留一万精锐。”
这也就是《纪效新书》里的大比较淘汰法了。三万人通过训练,途中不断剔除不合格的人,最后再进行一场比武考核,贏下来的就是精锐人选。
关羽看了一眼张飞,又看了看许定许褚兄弟,捋著鬍鬚,突然开口道:
“《纪效新书》乃是兵家秘宝,以我之见,应该抄录几份,分与诸將。閒来无事可以诵读一番,必然大有裨益。只是...”
又转向高渊,继续道:
“这等秘宝,若是唤来一些不知底细的佣书人,只恐泄露於世。若是劳烦几位先生...只恐荒废政事。”
说这话的时候,一边的孙乾冷汗都要流下来了,当初他跟简雍负责篆刻竹简,可是吃尽了苦头。
从朐县到洛阳,曲折两千里,稍微顛簸一下,篆刀就得在手上割开一道口子。
一万余言,五六百片竹简上,几乎都带著他和简雍的指尖血。
“此事倒也不难办,就是会费些功夫。”
高渊思索一会,“佣书人可以寻一些来,再往丹阳一带,连同豫章,两地的石匠也尽数寻来。”
佣书人虽然识字,把竹简拆开打乱就是,每人只负责其中凌乱的一小部分,各自誊录。
至於石匠,大多都是底层百姓,没有几个认过字的。同样按照佣书人分配,也不用担心他们会把內容泄露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