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似是故乡来(2/2)
“你这粗汉,便是唤作张翼德,怎得这般莽撞?若非老夫筋骨尚算强健,只恐老命都要被你撞没了!”
高渊与刘备相对苦笑,看这模样,三人方才在帐內的谈话,早就被这老头听了个清清楚楚。
张飞最敬名士,一听到对方是蔡邕,一肚子火气早就泄了乾净,忙不迭地陪起笑脸,连连作揖:
“蔡夫子教训的是,小子往日过於鲁莽,方才还被兄长教训来著。今后一定改,一定改!”
说著,眼神一阵乱飘,大半却不曾停留在蔡邕身上。
“娘的,张翼德这老小子不会盯上蔡贞姬了吧...”
高渊站在一侧,將一切看在眼里。蔡邕身旁稍微大一些的那个,十有八九就是名传於后的大才女蔡昭姬。另外稍小的那个还梳著羊角辫的,应该就是次女蔡贞姬。
暗自嘀咕一声,连忙出言提醒:
“翼德,莫要忘记今日誓言,还不快去抄录书籍!”
张飞这才想起来自己还有正事要办,虽然很不捨得蔡邕这位夫子,以及...但是才刚刚发过誓,总不能翻过脸就不认帐了,这不是他的为人。
於是嘿嘿一笑,再次朝著蔡邕以及两位小娘子施了个礼,急匆匆地去寻鲁肃了。各种档案、机密文书,都在后者手里保存。
蔡邕看著张飞走远,回过头来,一张老脸灿若桃:
“刘皇叔,老夫素来见猎心喜。方才你等在帐中所谈《纪效新书》,是为何物,可否容老夫一观?”
“.....”
高渊一脸无语,心知这便是思维方式的差別了。
所谓“耕读传家”,珍贵书籍都是各家宝贝,轻易不外传。
譬如诸葛亮所作《兵法二十四篇》等,只传给了姜维这位弟子。曹操《孟德新书》,只在曹氏帝王之间流传,即便亲如夏侯氏,也没资格碰触。
可能在蔡邕看来,这本《纪效新书》,刘备看过,高渊提过,又能够拿出来供张飞抄录,显然不是家传级別的宝贝。便是拿来让他看上几眼,也是无伤大雅。
见到刘备眼神投来,高渊必须有所表示,“还请蔡公谅解,此书乃是在下所作,不过是些兵法要义,並非经学戒训。於蔡公而言,並无半点用处。”
这话算是比较直接了,蔡邕难免一脸失望,再听到这本兵法书竟然是眼前这位年不过二十的小郎所作,表情转为惊奇:
“老夫观小郎年不及弱冠,竟能著作兵法要义,莫非如霍驃骑一般,乃是天生之才?”
高渊头皮一麻,这老头还真看得起我,拿我和霍去病比肩。
“非也,不过是家师口述,再加拾取先贤牙慧罢了。”
“拾人牙慧?词虽好,未免有过谦之嫌。”
蔡邕先是点点头,又摇摇头,“老夫观小郎谈吐不凡,必有传承,也不知出自何门何氏?”
“小子姓高,名渊,表字子玄...”
“姓高,可是出自陈留高氏?”
蔡邕本就是陈留圉县人,巧合的是,陈留圉县也有一个高氏,便是后来出了高柔、高干的那个高氏。
流落江东十一载,好不容易见到一个“老乡”,一时间倒有些心情激动。
“...渊並非出自陈留高氏。”
高渊想了想,终究没有详细解释。
“可惜,老夫还以为,竟在这大江以南,遇到了乡中故人。”
说话间,蔡邕已经湿红了眼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