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新的水利工程与皇帝也饿当差的兵(2/2)
即便对於大明王朝而言,二十万两银子亦是一笔不容小的巨额款项,这笔钱若是投入到辽东战场或是西南战场,远比留在米脂修建这所谓的水渠更具实际意义和价值。
《重民报》更是抓住这一机会,对徐晨冷嘲热讽,將其描绘成妄图施行秦朝那般暴政、肆意滥用民力的狂徒。
大同报社,会议室,留在米脂的大同社成员全部匯聚於此。
李文兵拿出一份文件道:“大同社会议已经表决通过了修米脂水渠的计划,
今年秋收之后就开始动工,力爭三年內把水渠完成,把米脂建成塞北粮仓。”
现场大同社成员纷纷鼓掌,这些都是米脂本土的自耕农,这样可以造福自己家乡的事情他们当然欢迎。
但蒋乡泉担忧道:“这条水渠需要20万两银子,即便大同工业区赚钱,但某还是担心只靠我们大同社一家难以承担如此重的工程。”
郭铭不屑道:“那些大族喜欢在重民报上说自己修桥铺路,造福乡里,但真要他们做的时候却一个个推三阻四,让他们出钱出粮就和要杀了他们一样。靠这些贪婪的士绅,米脂怎么可能会有改变?”
李文兵笑道:“所以社长不打算和他们商议,今年地租会全部留下来新修水利。”
郭铭笑道:“就应该是这样,让他们敬酒不吃吃罚酒。”
李文兵继续说道:“同时社长要我们团结好士绅,打击坏士绅。”
蒋乡泉问道:“社长定下了什么標准?”
李文兵道:“那些发展產业的就是好士绅,吃地租的就是坏士绅,是我们打击的对象,米脂水渠开动,需要的建设物资是海量的,我们要靠手中的订单,让他们把钱財投入到產业当中。”
“明白!”
天启六年,九月十七日。
鱼河堡位於陕北榆林的地理中心,地处无定河与榆溪河交匯处,北至榆林卫归德堡,南至米脂县界,东至佳州石佛堂界,西至响水堡,是延绥镇防御体系的重要节点。
站在远处眺望,河鱼堡静静嚞立在广的大地上,宛如一座沉默的卫土。
堡墙由一块块厚重的石块堆砌而成,岁月的侵蚀在上面留下了斑驳的痕跡,
墙面坑洼不平,却也因此增添了几分沧桑古朴的韵味。堡墙上插著几面破旧的旗帜,在风中无力地飘动,旗帜上的图案已有些模糊不清,依稀能辨出是明军的標识,似乎在向人们诉说著曾经的辉煌与威严。
河鱼堡內,营房前的操场。
守备赵宝国对著眼前一个个面黄肌瘦的士兵道:“兄弟们,俺又和你们接个活了,这次不是去北方的草原,是去南边的米脂做了一个贼寇,来回不过百里,
最多只要两天的时间,回来之后本將每人给一两银子。”
“彩!”本来有气无力的士兵,一个个发出了欢呼声音,一两银子虽然不少,但也不足以解决他们的问题,真正让他们的欢呼的是南方更加富裕,抢了几个大户就足够他们发財的。
“老规矩,不许立旗,不许说自已是大明的將士。把那些麻布衣,羊皮袄子也给我披在外面。”
“遵命!”士兵们回道,这是老传统的他们当然知道了。
私自调兵那是杀头的罪,哪怕是他们的头也扛不住,但不穿明军的衣服,那就不是大明的士兵了,自然也就算不得私自调兵了。
不然你还想怎么样,现在皇帝都饿当差的兵了,你还想这些土兵军纪严明。
別开玩笑了,大家都要想办法赚钱养家,不搞外快,难道真看著全家饿死。
和辽东战场,西南战场相比,榆林卫已经被大明朝廷给遗忘了,整整三年没有人给他们发粮。
三年时间!他们都怀疑朝廷已经把他们给忘了,不知道还有他们这支军队了榆林卫上下对眼前的情况是极其不满,粮餉都没有,他们连饭都没得吃了,
他们只能自谋出路了。
一部分士兵乾脆逃走,逃向南方的当了流民,逃向北方的直接做了牧民。
还有一部分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设卡收税,榆林外就是大漠了,来往的商队一项不少,不过这也只能满足少部分人的生活,而且大部分的钱財都要被上面收走。
脑子活一点的人,乾脆就穿上祖传的鎧甲,拿起战刀,或是在草原假装土匪,要不就是去商队做刀客。
有组织的就乾脆当了僱佣兵,去草原上给那些部落首领征战沙场,给那些大族做打手,杀掉这些大族的仇人。这在榆林卫已经是公开的事情了,没谁敢打破这个潜规则,整个榆林卫有10万將土,你不让他们自谋出路,他们只能找朝廷要出路了。
大明的军官对朝廷也非常不满,吃兵血的前提是兵要有血,士兵都成乾尸了,他们怎么吸血?
朝廷三年不发粮餉,他们没有暴乱,没有造反,没有举旗奉天靖难,已经是对得起他老朱家了。
难道要他们守著老朱家的军纪把自己全家给饿死了。